撒拉族歌谣
撒拉族民间传统文学。按其内容可分为礼仪歌、劳动歌、生活歌、叙事歌、历史传说歌、情歌、儿歌等。礼仪歌以《奥如乎苏》、《撒赫希》最为古老。《奥如乎苏》为婚礼祝词,送新娘来的娘家人吃罢宴席后,在院内置张大红桌,摆上嫁妆,由一位长者登台祝词,先夸赞阿訇、老人、阿舅、学者、媒人等,然后细说新娘成长的经历,夸耀新娘貌美心善,很有教养,接着恭维亲家,感谢盛情款待,后转入正题,以美好吉祥的词句赞扬这桩称心如意的婚事。《撒赫希》为婚礼上新娘唱的哭嫁歌,每位即将作新娘的女子在嫁前必须学会,在婚礼开始,当新娘被人搀扶着退出家门时,即开始唱哭嫁歌,边唱边哭,倾诉着对家庭的眷恋,埋怨父母过早地把自己嫁出去,要一直哭唱到婆家门前为止。劳动歌主要是各种劳动号子,如伐木号子、连枷号子、打墙号子、渡船号子等。号子是各种特殊劳动的产物,根据不同的劳动,或悠扬,或短促,或紧张,或弛缓,或高亢,或低沉,节奏性强,往往收到协调动作、振奋精神的积极效果。生活歌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控诉阶级压迫的,有劝喻人弃恶扬善的,有诉说婆家虐待的,有赞美新生活的,有颂扬民族团结的,有回答风俗习惯的,有概述农牧业生产的,有描绘风景山水的。情歌是撒拉族歌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撒拉族古老传统曲调“玉尔”的旋律,吸收糅合周围兄弟民族“花儿”的一些特点而形成的撒拉“花儿”,有清水令、孟达令、街子令、水红花令、三花草令、尕马儿令等,五字一句,对仗工整,韵律明快,委婉动听。儿歌是母亲教给儿女唱的,是启蒙教育歌曲。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
- 与《资治通鉴》同为“史学双璧”的《史记》是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写起,《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比如《史记·六国年表》
-
- 齐恒公守诺还地
- 齐恒公也是个信守承诺的明君,让我们来看看他守诺还地的故事。齐桓公即位后,亲自率领大军攻打曾经帮助公子纠争夺王位的鲁国, 鲁军节
-
- 王莽改制
- 王莽改制是西汉末及新朝时由王莽推行的托古改制。初始元年(8年),王莽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是为始建国元年(9年
-
- 武庚叛乱
- 公元前1066年二月底,姜太公与周武王率军伐纣攻入朝歌,商军战败,血流飘杵。武王斩纣头,杀妲己,报了囚父之恨。
-
- 伊尹负鼎典故
- “伊尹负鼎”是一个典故,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主要讲的是伊尹给商汤借着谈论厨艺的机会跟他讲治国之道的故事。也有学者把
-
- 李牧之死
- 吕不韦离开秦国后,他的党羽司空马逃往赵国,赵王任命他做赵国的守相。这时,秦国出兵攻打赵国。司空马对赵王说:“文信侯在秦国任丛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