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西北民族词典

青海回族

书籍:西北民族词典 作者:刘维新 朝代:1998-08-01 专题:书籍

青海回族是世居青海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分布较广的一个民族。共有641700人(1990年)。主要分布在本省东部和东北,门源回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西宁市、湟中县、平安县、贵德县、祁连县和尖扎县较为集中,其他自治州、县也有分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回族聚居的门源、化隆分别建立了回族土族自治县。青海回族使用汉语文,口语里保留有一些阿拉伯语和波斯语成分。化隆、循化等县的回族群众,兼用藏语和撒拉语;西宁、门源、祁连、海晏、尖扎、乌兰、湟源、湟中等市县的“托茂人”、“康家人”、“红毛儿”兼通蒙语、保安语、藏语;互助、民和、大通的部分回族群众兼通土族语。信仰伊斯兰教,最初只有逊尼派的哈乃斐学派,明末清初苏菲派传入后,出现了“四大门宦”,清末民初,伊合瓦尼教派很快在青海得到发展,信仰人数最多。

青海回族是在中国封建社会里,以伊斯兰教信仰为纽带,经过数百年间的融汇组合,于元末明初形成的。早在唐、五代、宋朝,青海就有回族先民活动。这些回族先民主要是来自波斯、大食诸国的穆斯林,其中有征战的官兵,经商的贾贩等。在唐朝,滞留青海的穆斯林,多为波斯、大食征战的官兵。据汉、藏文史料载,唐朝中期,唐朝、吐蕃与大食等国时战时和,时而吐蕃与大食组成联军对付唐朝,时而唐朝与大食组成联军对付吐蕃,时而吐蕃与唐朝组成联军对付大食,或者互借军队对付本国的敌对势力,使大食军队中一些长期驻防人员、掉队的官兵、伤病员和被俘人员流散在包括青海在内的青藏高原地区,逐步定居下来,组织家庭、繁衍生息,这些人及其后裔,是青海回族的最早先民。10世纪中叶,北宋建立,丝绸之路北线即今甘肃河西走廊为西夏所据,西夏国的高税政策和掠夺政策使北线中断。河湟地区建立的唃厮罗政权与宋保持友好关系,贡使往来不断。对西域各国采取轻税招商政策,保护过境人员,使丝绸之路、麝香之路和茶之路成了东西交通的主要通道。位于青海东部的青唐城(今青海西宁地区)东城就定居有数百家西域各国和穆斯林,宗哥城(今青海平安县地区)、伏羌堡(今青海湟中县地区)、林金城(今青海湟中县地区)、牦城(今青海大通县地区),都住有大批穆斯林,并逐步由客居到定居,成为青海回族先民又一组成部分。青海回族先民大批入居是在宋末元初。13世纪,蒙古军西征,先后征服了中亚穆斯林各国,签发被征服各国的青壮年组成“回回军”进入中土。1227年春,蒙古汗国首领成吉思汗亲率大军占领青海广大地区,并把水草丰美、草原辽阔的青海作为进军中原的根据地,派蒙古军和“回回军”在这里屯聚牧养。元朝建立之后,先后派蒙古王室成员奥鲁赤、阿答里迷失、速来蛮等率部驻屯青海,他们都是穆斯林,其部众也多为穆斯林。随后又有中亚各国和回回商人、回回传教士进入青海。他们是青海回族先民的主体部分。明初,明政府曾多次向青海移民,其中有一定数量的穆斯林。元末明初青海回族先民的数量已相当可观,且有了相对集中的地域和共同的经济生活,就为回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明朝设置的安定、阿端、曲先、罕东等四卫的蒙古人中,也有众多的穆斯林。四卫残破后,有的部落迁入青海东部地区,或聚族牧耕,或融合到回族及其他民族中。明成化年间,瓦剌部哈剌灰(瓦剌回回)中的一支在部落首领奄克率领下徙牧于青海湖一带。明正德初年,在蒙古汗王也先之孙亦卜剌、也先侄孙卜儿孩等率领下,蒙古穆斯林部数万人先后徙居青海,其后人麦力干等部由游牧向半农半牧定居转化,逐步融合到回族中。随着回族的不断发展,在回族聚居区内的一些汉族、蒙族、土族、保安族也逐步融合到回族中,从而形成了多种成分的人们共同体。

多元文化孕育的青海回族,勤劳勇敢,聪明智慧,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开拓进取精神,和兄弟民族一起为开发建设青海,维护国家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其经济特征表现为以农业为主,种植业与牧养业结合,兼营商业和手工业。从清朝中期开始,回族内部教派斗争激化,引起旷日持久的内耗战,面对清政府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回族同兄弟民族多次进行反清起义。社会的动荡和清政府的残酷镇压,使人口急骤下降,传统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民国以来,马步芳家族对青海的军阀统治,回族传统经济继续受到摧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回族和其他兄弟民族一起,成了国家的主人,传统经济很快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在新时期,回族人民在市场经济的领域中充分显示了优势,不仅将传统经济纳入商品经济的轨道,还在工业、采矿业、建筑业、运输业等领域大显身手。青海地区的硅铁冶炼走廊、交通运输动脉、牛育肥基地、传统风味小吃等,基本上由回族经营。回族比较开放、受汉文化影响较深,但在心理状态和经济生活、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保持了固有的特点,在饮食、婚姻、节庆、生育、丧葬、伦理道德、人际交往、文学艺术等,无不受到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并已成为民族习惯。

上一篇:青白马 下一篇:青海三马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揭秘回族建筑]回族的建筑有什么特色? 回族民居五大特点简介
[揭秘回族建筑]回族的建筑有什么特色? 回族民居五大特点简介
回族建筑特色图为回族建筑第一,由于历史的原因,回民与我国汉族人杂居共处,大分散在全国各地。但由于宗教信仰、生活习惯不同,在居住上
皋陶制典的故事
皋陶制典的故事
传说我国的第一部《狱典》就由皋陶制定,他把《狱典》刻在树皮上,呈给大禹,禹看后觉得很好,就让皋陶实施。
川岛芳子或是双性恋 遭日本养父强奸改变性取向
川岛芳子或是双性恋 遭日本养父强奸改变性取向
资料图:川岛芳子戎装照在日本的谍海中,“巾帼女豪们”的手段丝毫不逊于男子,而这些女谍中的头号人物,无可争议的当数川岛芳子。她的活
华元劝晋国、楚国休战
华元劝晋国、楚国休战
晋国、楚国两大国之间连年征战,各自损失极为惨重。宋卿华元得知晋、楚两国有谋求媾和之意,就主动出来斡旋,促成晋、楚结盟。华元不但
黄石公是什么人呢?为什么要给张良一本书?
黄石公是什么人呢?为什么要给张良一本书?
黄石公(约公元前292年-公元前195年),秦汉时隐士,别称圯上老人、下邳神人,后被道教纳入神谱。《史记·留侯世家》称其避秦世之乱,隐居东
孟子谏齐宣王不伐燕国
孟子谏齐宣王不伐燕国
齐国征伐燕国,杀了燕王姬哙。齐宣王向孟子请教:“有人劝我不要吞并燕国,可又有人对我说可以吞并它。以一个拥有万辆战车的大国攻伐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