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尔本卫拉特
“都尔本”,即“四”数词。“都尔本卫拉特”即“四卫拉特”。在14、15世纪之后,四卫拉特即都尔本卫拉特这一名称越来越被广泛使用,对其含意,人们有不同理解。前苏联著名蒙古史学者符拉基米尔佐夫认为,四卫拉特来源于成吉思汗时卫拉特四万户,即有四个土绵的卫拉特。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万户的数目可能有变化,但数字“四”却保留下来,而且往往被用作“卫拉特”的代名词。正如“蒙古四十万户”(都沁蒙古)一样,四十万户早已不存在,但“都沁”却成了“蒙古”的代名词。如《蒙古——卫拉特法典》中,“都沁都尔本”,指的就是“蒙古和卫拉特”。另一些学者认为,“四卫拉特”就是由四部组成的卫拉特,这里的“四”,就是一个数词。但由于历史上卫拉特的组成变化无常,有时很难完整地凑成“四”的数目。15世纪中叶以后,卫拉特四部才有比较明确的说法。正像张穆在《蒙古游牧记》中归纳的那样:“和硕特、准噶尔、杜尔伯特、土尔扈特,此明以来之旧四卫拉特也。和硕特、准噶尔、杜尔伯特、辉特,此新疆未辟以前之四卫拉特也。”这里所说的明以来的旧四卫拉特,即脱欢太师以后形成的四卫拉特;所说的新疆未辟以前的四卫拉特,即土尔扈特西迁后之四卫拉特。两者和一些托忒文文献中所说的中期四卫拉特和晚期四卫拉特一致,也是符合历史实际的。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诸葛亮不遇刘备会隐居一生吗
- 作者:长空星照 来源:新浪博客三国时期是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很多文臣武将都在很年轻时就能出人头地。又因为诸侯都想成就自己的“大业
-
- 曲沃恒叔为何忘恩负义,篡夺侄子晋昭侯政权
- 晋文侯三十五年(公元前746年),晋文侯去世,晋文侯的儿子、成师的侄子伯继位,是为晋昭侯。晋昭侯元年(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将叔父成师封于曲
-
- 李牧:首位击败匈奴的名将
- 李牧是赵国名将,出生年月不详,死于公元前229年。李牧和白起一样,为自己的国家做出无数贡献,最后却被国君杀害。李牧的死比白起更惨,因
-
- 黄石公是什么人呢?为什么要给张良一本书?
- 黄石公(约公元前292年-公元前195年),秦汉时隐士,别称圯上老人、下邳神人,后被道教纳入神谱。《史记·留侯世家》称其避秦世之乱,隐居东
-
- 魏齐是怎么自己作死的,为何范雎对他要睚眦必报?
- 魏齐这个人是战国时候魏国的国相,就是丞相的意思,是他不分青红皂白就下令鞭笞范雎,让范雎仇恨自己,最终成功逼死自己的。但是,一个是魏
-
- 朱熹定“四书”
- 儒家的经典汗牛充栋,就是最重要的“五经”也是篇轶繁浩,文义艰深,一般人要读懂还真不容易。北宋时的程颢、程颐兄弟有感于此,他们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