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
“荒诞派”戏剧代表作家尤金·尤内斯库的三幕剧,是“荒诞派”戏剧代表作之一。1958年写成。1959年春发表。同年夏,英国广播电台用英语播放。秋,在西德杜塞尔多夫的一家剧院首次上演。1960年1月22日,法国著名艺术大师让-路易·巴洛导演了这部戏,并亲自扮演剧中的贝兰吉,于法兰西奥德雍剧院上演。同年春,英国皇家宫廷剧院也上演了该剧。
戏剧的内容大致是,法国一个小城,市中心突然出现了一头犀牛。公务员贝兰吉第一个目击到。全市的人都莫名其妙,惊慌不已。第二天又出现了一只犀牛,这是贝兰吉的同事勃夫变成的。随即传来消息说,街上已经发现了17头犀牛。后来,连贝兰吉热烈追求的苔丝小姐也跑去与犀牛在一起,她觉得犀牛嗥叫声象音乐一样动听,人人都变成了犀牛,就是“大伙有理”,而不愿意留下来和还是人的贝兰吉在一起。贝兰吉认为“他们都发疯了。世界生了病。他们都生病了。”他决不变成犀牛,一个人来对付已经变成犀牛控制的世界。这部戏剧通过人变成犀牛的描写,表现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人们的某种观念,即在现实社会中,人在命运面前的无能为力以及人格的丧失。对于这里的人变成犀牛,法国的戏剧理论界认为,作者通过人变成犀牛的过程,展示意识形态学说怎样“象一种集体传染病似地不断繁衍蔓延,具有奴役和使现代世界所有居民都丧失人性的危险”。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安堂信也先生认为,“犀牛可以理解为机械文明、社会组织和大规模宣传等等在现代社会里使人丧失个性,否定人性的一切暴力。”作者尤内斯库曾说:“我们不久以前还做了这种遭遇的见证人,能够看到入蜕变为犀牛样的纳粹分子。”“我采取的立场就是斥责法西斯主义、集权主义、集体的歇斯底里以及有时左右了社会的狂热病。”可见,这种“变异”并非单指某一现象。
法国戏剧理论家们认为,《犀牛》是一部“讽刺喜剧”、“哲学闹剧”。它的题材是超现实主义的。英国《泰晤士报》称《犀牛》是“尤内斯库一部完全可以理解的作品”。它的结构严谨,并且以自然的事情开端,以梦幻般的世界结束,把自然世界放大了无数倍,来表现世界的恐怖感。它的情节完整,迭宕起伏。戏剧也描写了人物的某些性格,可见,作者还没有完全摈弃传统戏剧的某些规律。人物的变异、场景的变换、主题与噱头的联系都遵循着梦幻的逻辑。尤内斯库认为,要让戏剧手段“有目共睹,直趋极端,造成滑稽的漫画效果”。
-
- 拜孔夫子,还是拜文曲星
- 中国人有深厚的敬畏知识和看重读书人的传统,都希望能在考试中考出个好成绩,出人头地,可是在“知识崇拜”方面却并存着两个偶像,孔夫子
-
- 齐桓公庭寮求贤
- 齐桓公一心想称霸于诸侯,他懂得 “得士者强,失士者亡”的道理,积极地招贤纳士。其中流传着这么个故事。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
-
- 周定王兄终弟及,楚庄王问鼎中原
- 如果司马迁的《史记》没有记错的话,大周王朝此次难得地出现了一次“兄终弟及”。按《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匡王去世之后,继承王位的
-
- 华元杀羊招士,和华元为何打败仗有什么关系?
- 公元前607年春天,郑国的公子归生奉楚国之命讨伐宋国。宋国派华元、乐吕率师抵御,与郑师交战于大棘。华元是宋国的右师,主持朝政,但不
-
- 介之推不姓介为什么?
- 华人对一个人的称呼很有意思,有姓名、名字、名号、姓氏等等,说起来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今天我们要讨论姓氏是什么?姓氏又是怎么来的呢
-
- 介之推割股侍主,晋文公为何不封赏介之推?
- 一般的观点认为,重耳成为晋文公以后,封赏时忘了介之推。其实割股那么轰轰烈烈的事,要说忘了,大概不太容易。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晋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