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与人》
德国表现主义*剧作家恩斯特·托勒的代表作。1919年10月写于德国十一月革命失败后的尼德训费特监狱。有副题:《二十世纪社会革命的一个片断》。献词:“献给无产者。”
全剧共分七景(即场)。第一景写“女人”和“男人”的谈话:“女人”是十一月革命领导人,“男人”是她的丈夫。他劝她放弃斗争,否则离婚。第二景是梦景,写“女人”梦中所见的证券交易所大厅,她丈夫在那里当文书。第三景写“女人”与“无名氏”之争。“女人”是不流血革命的人道主义者,“无名氏”是暴力革命派,即斯巴达克派的代表。第四景又是梦景,写所想象中的政治犯被处决情景。第五景正面写德国十一月革命后巴伐利亚起义的失败过程。第六景写“女人”被捕后的梦景。第七景写“女人”拒绝妥协与越狱,英勇就义。
《群众与人》是正面表现德国1919年11月革命后巴伐利亚起义战斗历程的重要作品。托勒是这一起义的组织者、领导者,因对暴力革命持怀疑态度,直接导致了这一起义的失败;这种思想反映在剧中,便是对暴力革命的抵牾和反思。所以《群众与人》实是对于十一月革命的反省与总结。作品中“女人”就是托勒自己的化身。他通过“女人”之口,把“暴力”统统称为杀人犯、刽子手。这种思想当然并不正确。
《群众与人》是较为典型的表现主义剧作。它痛斥工业文明,称“机器压迫我们犹如屠宰场里的牲口,机器紧紧夹住我们犹如一把虎钳,机器锤打着我们的肉体日复一日……打倒工厂,打倒机器!”它的形象是扭曲的,怪诞的。七场戏中二、四、六各场均是梦景。这种梦幻与现实,虚假与真实交替变换的结构,正是表现主义戏剧的典范性的结构模式。它的人物不是典型化,而是类型化的。剧本中人物均无名姓,职业、性别,就是他们的姓名,他们的代号,如“男人”、“女人”、“无名氏”、“军官”、“教士”、“银行家们”……等等。这一剧本还穿插有大型的群众合唱的场面,这是表现主义剧作家借用其他艺术品种加强戏剧感染力的尝试。《群众与人》显然受了斯特林堡和德国戏剧家魏德金德的影响。从《鬼魂奏鸣曲》的人鬼同台,到《群众与人》的虚实迭换,清楚地显示了这种影响的艺术轨迹。
-
- 刘邦称帝后为何诛杀功臣?
- 刘邦称帝后为何诛杀功臣?这其中缘由,且让我们一探究竟。高帝五年,汉初刘邦称帝,有封王封侯者百余人,这些汉初功臣中,大家熟知的有萧何、
-
- 甘罗:秦国的神童使臣
- 甘罗,秦国下蔡人,祖父甘茂,是秦国一位著名的人物,曾担任秦国的左丞相。“将门出虎子,”在他祖父的教导下,甘罗从小就聪明机智,能言善辩,深
-
- 《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
- 与《资治通鉴》同为“史学双璧”的《史记》是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写起,《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比如《史记·六国年表》
-
- 川岛芳子或是双性恋 遭日本养父强奸改变性取向
- 资料图:川岛芳子戎装照在日本的谍海中,“巾帼女豪们”的手段丝毫不逊于男子,而这些女谍中的头号人物,无可争议的当数川岛芳子。她的活
-
- 妺喜: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位女间谍
- 有施国是与夏朝同时期的一个小国,它的国内有一位叫妺喜的美女很有胆识,商便是在其帮助下灭掉了夏,她是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间谍。
-
- 董卓洗劫洛阳城
-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迎少帝初入洛阳时,“步骑不过三千”。他自知仅凭这些人马不足以征服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