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意派
本世纪60年代在加拿大魁北克省兴起的一个急进的文学派别。它以《决意》杂志(1963-1968)为核心,主要成员是加拿大法语区的青年作家。二次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普遍高涨,法裔加拿大人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他们试图努力摆脱英、美的影响,争取成为语言文化独立的政治实体。这种要求在60年代逐步明朗。当时魁北克的政治、经济形势发生急剧变化,出现了“平静革命”的局面。1963年,一些青年作家根据法国著名作家让-保尔·萨特的见解——“我们作家在写作生涯中,在文章和著作中,每天都要表明我们的主意”,就以“表明主意”为纲领,创办了《决意》杂志。他们主张文学作品应有鲜明的立场,并认为资产阶级自由派进行的反对教会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太平静,不彻底指出反教会、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同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是不可分割的。他们强调作家应从现实生活出发为此时此地而写作,反对脱离现实、缅怀过去的创作倾向。他们的小说或戏剧大多属于“新小说”或“新戏剧”,表现了对传统文学的大胆的反拨。他们主张以加拿大第一大城市蒙特利尔工人区流行的一种“朱阿勒”语作为写作语言。“朱阿勒”是一种混杂了大量英语词汇,发音和语法都不符合法语规范的通俗口语。决意派作家以这种语言写作,旨在揭露魁北克省在文化、语言方面受压制、被奴役的状况。《决意》杂志就“朱阿勒”能否作为文学语言所发起的讨论,在魁北克省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进一步唤醒法裔人民的民族意识,反映了他们想确认自己独特身份的愿望。
决意派的代表作家有:加斯东·米龙,热拉·戈丹,安德烈·马约尔等。全文用“朱阿勒”语写成的重要作品有:《被压干榨尽的人》(雅克·雷诺),《圆头丁》(安德烈·马约尔),《不要哭,我的日曼娜》(克洛德·约斯曼)。
《决意》于1968年停刊,该派也不复存在。但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并未消逝,而用“朱阿勒”语进行创作的主张已为一部分加拿大作家所接受,其主要代表是剧作家兼小说家米歇尔·特朗布莱。
-
- 皋陶是谁
- 舜因皋陶生于曲阜,皋陶姓赢(汉朝始误作偃姓),被大禹选为继承人,意外死亡,伯益继承之位。后来改李姓。尧都平阳(今山西临汾)。高阳氏的皋陶
-
- 包世臣的艺舟双楫
- 《艺舟双辑》,文艺论著。清代包世臣著。六卷。前四卷论文,后两卷论书,故称“双辑”。论书分为述书上中下,历下笔谭、国朝书品、答熙载
-
- 孔子门人曾子故里在哪里
- 曾子又叫曾参,是春秋末年鲁国人,山东作为孔孟之乡,人文色彩浓厚,曾子也是山东省嘉祥县人,这点从史记和建筑遗迹上都可以看出来。
-
- 董卓洗劫洛阳城
-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迎少帝初入洛阳时,“步骑不过三千”。他自知仅凭这些人马不足以征服四方。
-
- 将介之推局限于忠孝 是对他的矮化!
- 介之推的传说在民间流传开以后,他几乎成为忠臣与孝子的代言人,但尽管如此,历朝历代都有人对介之推的传说提出质疑,如《荆楚岁时记》寒
-
- 晋穆侯为何讨厌他刚出世的儿子,还给取名叫“记仇”?
- 周宣王死后,太子姬宫湦(sheng)继位,这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周幽王。从这一刻起,周王朝开始进入了多事之秋,一场又一场的好戏即将开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