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主义
把事物和认识绝对化的形而上学观点。它割裂绝对和相对的辩证关系,片面夸大绝对性,否认相对性;不承认绝对之中有相对,认为事物是一成不变的,真理是永恒无误的。绝对主义的观点在中国哲学史上早就存在。西汉的董仲舒是绝对主义的典型,他把“道”看成是绝对的、永恒不变的。提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举贤良对策》)。在西方,19世纪德国的杜林是绝对主义的代表。他宣扬“永恒真理”,自吹自擂自己掌握的是“最后的终极的真理”,在他看来“真正的真理是根本不变的”。现代西方哲学中,各种形式的反理性主义者都认为依靠直觉可以达到事物的终极本质,穷尽绝对真理。现象学的主要代表胡塞尔认为,通过现象学还原的途径认识的真理是永恒不变的。‘哲学(真理的科学)的目的在于那种超越一切相对的绝对终极有效的真理”(《现代西方哲学》第510页)。绝对主义不仅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也是有害的,他们要不就是绝对地否定一切,要不就是绝对地肯定一切。恩格斯在批评这种错误观点时说:“他们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他们的说法是:‘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以外,都是鬼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61页)。这种思想在革命队伍和思想政治工作中也有影响。有些人看人看事,想问题,好走极端,好就绝对的好,坏就绝对的坏,对具体问题不作具体的分析。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也是绝对主义的两种表现。教条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绝对化,把活生生的马克思主义看成是可以随意套用的现成公式;经验主义者把一时一地的经验绝对化,把局部的一时的经验看成是永恒不变的普遍真理。它们都会给革命事业带来损害。为了推进四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自觉把握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绝对和相对辩证关系的原理,努力克服绝对主义的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的思想方法。
-
- 《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
- 与《资治通鉴》同为“史学双璧”的《史记》是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写起,《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比如《史记·六国年表》
-
- 齐恒公见鬼
- 齐恒公真的见过鬼吗?其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嘞。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齐桓公有一次在沼泽地里打猎,由齐相管仲亲自为其驾车。突然间,桓公看
-
- 荀子如何教导楚庄王治理国家?
- 荀子是如何教导楚王治理国家的呢?其中有这么个故事。楚庄王听说荀子是当世的大儒,便派人向他请教怎样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儒学荀子听
-
- 华元杀羊招士,和华元为何打败仗有什么关系?
- 公元前607年春天,郑国的公子归生奉楚国之命讨伐宋国。宋国派华元、乐吕率师抵御,与郑师交战于大棘。华元是宋国的右师,主持朝政,但不
-
- 赵奢识子,赵括纸上谈兵
- 赵奢,嬴姓,赵氏,名奢。战国时代东方六国的八名将之一,简曰马氏。汉族,赵国人,与赵王室同宗,当届贵族,战国后期赵国名将。赵奢,是战国时赵国
-
- 淳于髡传
- 淳于髡是齐国的一位入赘女婿。他身高不足七尺,被齐威王任命为大夫。他足智多谋,能言善辩,多次在出使别国时成功地维护了齐国的威望,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