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介绍】:
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受业于子思的门人,是儒家思想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历游一些国家,做过齐宣王的客卿。继承孔子学说为职者。推崇周朝的传统制度,主张“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孟子·离娄上》),实行“仁政”“王道”;恢复井田制和等级制。提出:“民贵君轻”说,劝告统治者重视人民;他将重民、得民作为其社会理想的核心内容。认定残暴之君是“独夫”,人民可以推翻他。反对武力兼并,肯定人性生来就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有所谓“不虑而知”的“良知”和“不学而能”的“良能”。但也重视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认为“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孟子·滕文公上》),要求达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把“劳心”与“劳力”的分工看作是永恒的,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同上)。他的重民主张是为了缓和社会的阶级矛盾,维护“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同上)的旧的统治秩序。他提出了一套修养方法:“不动心”“求放心”不被外界事物迷惑,“存夜气”,存养从夜达旦尚未与外界事物接触的清明之气;“养浩然之气”,培养最高境界的精神状态。他关于“天”“性”“气”及其相互关系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理论。他的修养方法是自我精神安慰和自我解脱的主观唯心主义方法。孟子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特别是他的“仁政”、“王道”说,被汉代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所尊崇,对中国政治思想史及其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他被尊为“亚圣”,著作有《孟子》。
-
- 文曲星和长寿星对决
- 状元出对清朝嘉庆年间,朝廷重臣戴衢亨到四川微服私访,看到一户姓祝的人家在办喜事,十分热闹。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来到对面酒店沽酒,忽
-
- 曾子拜母噬指讲的是什么故事?
- 曾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也叫曾参。曾子小时候家里穷,只能靠上山打柴贴补家用,他的母亲给别人做针线活,父亲种地,一家三口清贫度日。
-
- 晋文侯威胁最大的不是其弟“成师”,而是殇叔
- 周宣王的时候,晋国国君是晋穆公,穆公的太子叫仇,后来又生了个小儿子成师。《左传》和《史记》都记录说,当时就有个叫师服的贤大夫发表
-
- 西门豹铲强扶弱
- 西门豹做官时,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他的事迹在老百姓中广泛流传。在一个小镇上,有一家磨坊,主人是一对夫妇。这天,夫妇二人推磨磨豆腐,手忙
-
- 向古人学习谋略之战国苏代
- 苏代,苏秦的弟弟,和他哥哥一样,也是一位有名的纵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