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己主义
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一切都以对自己是否有利为取舍的功利观和生活态度。中国古代杨朱提出“重己”,“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古人讲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就是利己主义的说教。在思想史上,指一种伦理学说,它把个人利益摆在社会利益和周围人们利益之上,把个人幸福看作一切行动的规范。如英国霍布斯就认为利己是人的天性;法国爱尔维修认为利己思想、享乐和正当的个人利益是道德的基础;德国费尔巴哈认为追求幸福的愿望是人生来就有的,应成为一切道德的基础,并提出对己以合理的自我节制,对人以爱,把“合理的利己主义”作为其伦理学说的根据。德国唯我论者施蒂纳提出“唯一者”学说,宣称“我就是一切,这个我就是唯一者”,是现实世界的创造者,认为人们都是只关心自己的利己主义者,每个人都把别人看作达到自己目的的手段,强调个人绝对自由,反对国家、法律等对个人的约束,这是一种极端利己主义理论。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甘罗:秦国的神童使臣
- 甘罗,秦国下蔡人,祖父甘茂,是秦国一位著名的人物,曾担任秦国的左丞相。“将门出虎子,”在他祖父的教导下,甘罗从小就聪明机智,能言善辩,深
-
- 包世臣《艺舟双辑》原文与译文(节录)
- 包世臣《艺舟双辑》原文与译文(节录)包世臣简介与解题:包世臣,字慎伯,晚号倦翁、小倦游阁外史,邓石如弟子,安徽泾县人,泾县古名安吴,故人称
-
- 川岛芳子或是双性恋 遭日本养父强奸改变性取向
- 资料图:川岛芳子戎装照在日本的谍海中,“巾帼女豪们”的手段丝毫不逊于男子,而这些女谍中的头号人物,无可争议的当数川岛芳子。她的活
-
- 齐恒公见鬼
- 齐恒公真的见过鬼吗?其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嘞。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齐桓公有一次在沼泽地里打猎,由齐相管仲亲自为其驾车。突然间,桓公看
-
- 董卓洗劫洛阳城
-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迎少帝初入洛阳时,“步骑不过三千”。他自知仅凭这些人马不足以征服四方。
-
- 华元如何劝退楚国,使楚、宋休战的?
- 春秋时代,南方的楚国渐渐强大起来。楚庄王问鼎中原,意欲称霸诸侯。公元前597年楚兵伐萧,宋国曾派人去救萧,楚庄王决定惩罚宋国,以树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