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军政大学

书籍:现代思想政治工作辞典 作者:敬永和 朝代:1990-09-01 专题:书籍

中国共产党培养抗日军政干部的学校。1936年,中国正处在伟大的抗日民族战争的前夜,为了迎接新的革命斗争形势,战胜日本帝国主义,造就大批抗日的军事干部,中共中央于1936年6月在陕北瓦窑堡创办了“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1937年初,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校址迁往延安。抗大是在极端困苦的条件下创办和壮大起来的。开始规模很小,只有3名专职教师,240名学员,后来逐步扩大。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以后,深入敌后办学,规模迅速发展。除总校外,先后成立了晋东南、晋察冀、山东、安徽、苏北、山西、晋绥、淮南、苏中、鄂豫皖、太行、太岳等分校。抗日战争时期,总校和分校共培养出各级军政干部20余万,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了重大贡献。抗大是在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直接领导和关怀下成长起来的。毛泽东亲自兼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亲自讲课作报告,他亲自为抗大制定的教育方针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为抗大提出的校训,后成为抗大的校风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中共中央在抗大成立第一期的教学中就确定了“少而精”,“理论与实际联系”,“理论与实际并重”,“军事与政治并重”等原则。中央军委在《关于抗大工作的指示》中指出:“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转变学生的思想,因此教育应当是中心”。抗大的学习内容有列主义基础知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游击战、民运和中国历史等。教育的中心是政治思想教育,着重提高学员的无产阶级觉悟。抗大以其正确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原则,在教学工作、政治工作和其他工作的紧密配合下,通过教职员工的努力,从理论上武装了广大学员,从思想上锻炼了广大学员,使他们成为懂政治、懂军事、又会做群众工作的优秀指挥员,在中共军政干部队伍的建设上做出了伟大贡献。

上一篇:投降主义 下一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床母胎记———血管瘤
床母胎记———血管瘤
听到老一辈的人说:如果小孩身体上有一块红色胎记,是床母作记号来的。”到底“床母”作了是什么记号?会不会影响日后的健康?所谓的红色
齐恒公见鬼
齐恒公见鬼
齐恒公真的见过鬼吗?其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嘞。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齐桓公有一次在沼泽地里打猎,由齐相管仲亲自为其驾车。突然间,桓公看
清末代皇帝溥仪:全世界唯一登基三次和退位三次的皇帝
清末代皇帝溥仪:全世界唯一登基三次和退位三次的皇帝
1908年11月的一个寒冷冬夜,宫中突然派出一大队的太监来到醇亲王府,在好一阵手忙脚乱之后,一个半睡半醒的孩子在父亲及乳母的陪同下被
董卓洗劫洛阳城
董卓洗劫洛阳城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迎少帝初入洛阳时,“步骑不过三千”。他自知仅凭这些人马不足以征服四方。
宋国华元被俘,留在楚国的故事
宋国华元被俘,留在楚国的故事
华元作为人质留楚期间,通过公子侧结交了公子婴齐,与婴齐十分要好。一日,聚会之间,论及时事,公子婴齐感叹道:“今晋、楚分争,日寻干戈,天下
介之推是否真的有必要割股侍主?
介之推是否真的有必要割股侍主?
《东周列国志》中描述了一段情景,重耳途径卫国,卫国国君不以礼待之,以至于重耳没有饭吃,“是日,公子君臣尚未早餐,忍饥而行,看看过午,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