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与现实性

书籍:现代思想政治工作辞典 作者:敬永和 朝代:1990-09-01 专题:书籍

是揭示事物发展从潜在趋势到现实存在的一对范畴。可能性,是包含在事物中的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现实性是现实存在的具有必然性的事物和现象,是已经实现了的可能性。宇宙间的一切运动着的事物,在没有形成、出现以前,只是尚未实现的、可能实现的一种潜在的趋向。人们认识事物发展的可能性,是根据对客观事物内在矛盾的分析和对外部条件的考察,对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所做的科学判断,而不是随心所欲的主观猜测。可能性,又分为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现实的可能性和非现实的可能性、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不可能性,是对事物发展趋势的一种否定判断,表明事物的某种发展趋势的无根据性。现实的可能性,指在现阶段只要具备必要的条件,就可以实现的可能性。非现实的可能性,即现阶段没有实现的根据,将来能够实现的可能性。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种相反的、相互对立的发展趋势。现实性,是客观事物和现象种种联系的综合。现实性的事物,是具体的、生动的,又是普遍联系的、运动着的东西。可能性和现实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可能性不是现实性,现实性也不是可能性,二者不能等同,不能相互代替。但它们共存于同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之中。可能性作为事物发展的潜在趋势,着眼于未来;现实性作为变化发展中的客观的实际存在,着眼于现在。可能性和现实性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可能性之所以可能,因为它存在于现实之中,以某种现实为根据,是没有展开的现实性。现实性不是凭空出现的,是由可能发展而来的,是已经实现了的可能性。可能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展、转化为新的现实性,新的现实性中又包含新的可能性,又向新的现实性转化,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构成可能性和现实性的无限辩证运动。

上一篇:可知论 下一篇:“左”比右好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为何“甲骨文之父”是王懿荣
为何“甲骨文之父”是王懿荣
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因病买药,发现中药“龙骨”上有些奇怪的刻画符号。经过仔细研究,王懿荣认为“龙骨”上的这些刻画符号是商王朝
汉文帝执法杀舅父
汉文帝执法杀舅父
汉文帝刘恒(前202—前157),重视农耕,减轻地税、赋役等农民的负担,执行了“与民休息”的政策,使汉初农业生产迅速恢复;他在历代帝王中又以
晋惠公是怎么死的,晋怀公是如何继位的?
晋惠公是怎么死的,晋怀公是如何继位的?
公元前643年(晋惠公八年)夏季,晋惠公将太子圉送往秦国作人质,女儿妾在秦国作侍女。 秦穆公把河东土地归还给晋国,并把宗族之女嫁给太
张仪施何计离间齐、楚两国?
张仪施何计离间齐、楚两国?
张仪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且看他施了什么计策助秦惠王离间齐、楚两国。
邹忌为何能成功污蔑田忌谋反呢?
邹忌为何能成功污蔑田忌谋反呢?
田氏齐国的第一任国君齐威王,在即位之后,文臣任用邹忌,武将任用田忌,一方面在国内进行改革,采纳百官建议,另一方面加强武备,多次击败敌国
苏代巧辩得高都
苏代巧辩得高都
战国时期 ,韩、魏、赵、秦为了争夺高都 (范围大致为原晋城、高平 、陵川三县地),打得你死我活,都曾占领过高都。而弱不禁风的周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