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节
为国、为民,坚持正义,不贪私利,在敌人面前不屈服的思想品德。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中国古代的气节,主要为民族气节。表现为:不贪图个人安逸,不追求个人荣华富贵,在国家、民族面临危机的严重关头,不顾个人安危,置生死于不顾,表现出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如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抗元不屈,被俘不降,拒绝高官厚禄,英勇就义。他写下的“人生自古准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句,向来被人传诵,当作砥砺民族气节的座右铭。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气节主要表现为无产阶级革命气节,是在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斗争中形成的。表现为:旗帜鲜明的阶级立场,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为祖国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不屈不挠英勇斗争,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献出宝贵生命。如抗日战争时期的杨靖宇烈士,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带领游击队狠狠打击日寇,在敌众我寡,弹尽粮绝的时刻,拒不投降,每日以草根树皮充饥,与日寇搏斗,直至牺牲。又如:夏明翰不畏国民党反动派严刑拷打,坚贞不屈,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的诗篇,英勇献身。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无产阶级的革命气节主要表现为:平时克己奉公、埋头苦干,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敢于同歪风邪气作坚决斗争;在保卫祖国的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勇于自我牺牲。如为保卫祖国安全,战斗在云南老山前线的英雄,用生命和鲜血写下“牺牲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豪言壮语,这是新时期无产阶级革命气节的写照。坚持革命气节,是无产阶级革命者的优秀品质和光荣传统。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华元劝晋国、楚国休战
- 晋国、楚国两大国之间连年征战,各自损失极为惨重。宋卿华元得知晋、楚两国有谋求媾和之意,就主动出来斡旋,促成晋、楚结盟。华元不但
-
- 狐堰论法,与晋文公抬杠
- 晋文公问狐堰说:“我把丰富的食物,普遍赐给朝中的人,一杯酒、一盘肉都集中起来宴请宫中的人,壶中的酒不薄,新鲜的肉不存放起来。杀一头
-
- 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吗?
- 司马迁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为我们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名作《史记》。然而,是不是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呢?事实并非如此
-
- 吴王寿梦问什么是周礼
- 吴国是比较特殊的诸侯国,它与周王朝同宗,也接受了周武王的分封。但是它建立于周王朝创立之前,由周武王祖父季历的两个哥哥开辟,第五代
-
- 北宋宰相王钦若生平简介 王钦若是怎么死的
- 王钦若字定国,临江军新喻人,北宋初期的政治家,宋真宗时期宰相,主和派势力代表。
-
- 范雎,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典故
- 范睢是魏国人,出生在一个穷苦的家庭,爹娘勒紧裤腰带送他读了几年书,然后就周游列国到处找工作,漂泊数年一事无成之后回到了家乡魏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