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
民歌,又称“少年”、“山曲”、“野曲”等,流行于青海、甘肃、宁夏的汉、回、土、东乡,保安、撒拉、裕固、藏等各民族民间。其起源说法不一,多认为在明清之际。一般分为两类。也有分为三大类的。即河州花儿、洮泯花儿和宁夏花儿。河州花儿主要流行在黄河与湟水交汇地带、沿河上下及邻近地区。唱词都是汉语。有两种格式:“头尾齐式”、“折断腰式”。曲调称作“令”,约有100多种。洮岷花儿主要流行在临潭、康乐、岷县、卓尼、临洮等地,又分南北两路,南路以二郎山为代表,北路以莲花山为代表。唱词有三句一首的“单套”、六句以上一首的“双套”等。演唱时多以用手捂耳朵的习惯动作。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推荐阅读
-
- 齐恒公守诺还地
- 齐恒公也是个信守承诺的明君,让我们来看看他守诺还地的故事。齐桓公即位后,亲自率领大军攻打曾经帮助公子纠争夺王位的鲁国, 鲁军节
-
- 晋惠公和秦穆公互嫁公主,但秦晋之好未必好!
- 秦国和晋国为借粮食的事打起来了。首先,晋国遇上饥荒,晋惠公派大夫庆郑,到西邻的秦国买粮食。秦国觉得不能为富不仁,秦穆公说:“天灾流
-
- 伊尹负鼎典故
- “伊尹负鼎”是一个典故,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主要讲的是伊尹给商汤借着谈论厨艺的机会跟他讲治国之道的故事。也有学者把
-
- 王翦攻楚 先讨封赏
- 王翦,战国末期秦国著名军事家。他任将军时,正是秦始皇征伐六国,统一天下之时。王翦南征北战,功勋显赫,是一位既报国又谋身的谋略家。王
-
- 召公劝谏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自《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
- 秦孝文王,秦国最悲催的君主
- 秦孝文王(公元前302年-公元前250年 ),嬴姓,赵氏,名柱 (一作式 ),亦称安国君,秦昭襄王次子,战国时期秦国君主,正式在位仅3天。公元前250年,秦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