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鼎
西周晚期青铜器。又名“善夫克鼎”。相传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在陕西扶风法门寺任家村出土。同出者还有小鼎7件、盨2件、钟6件、镈1件,皆一人所作之器。亦称此鼎为“大克鼎”,小鼎为“小克鼎”。大克鼎和1件小克鼎、2件克钟现藏上海博物馆。克鼎铭文记述周王赏赐给作器者克以大量土地及臣妾等史实,是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史料。大克鼎通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腹径74.9厘米,重201.5公斤。口沿饰窃曲纹一周,腹饰环带纹,足饰饕餮纹。腹内有铭文28行,290字。7件小克鼎中最大的一件高56.5厘米,口径49厘米,腹径49.4厘米,重约48公斤。形制、花纹与大克鼎相似,有铭文72字,记述周王二十三年王在宗周,命膳夫克去巡视、整顿驻在成周的军队,即成周八师。克因作鼎以祭祀其皇祖釐季,祈求永命灵终,万年无疆。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推荐阅读
-
- 甘罗:秦国的神童使臣
- 甘罗,秦国下蔡人,祖父甘茂,是秦国一位著名的人物,曾担任秦国的左丞相。“将门出虎子,”在他祖父的教导下,甘罗从小就聪明机智,能言善辩,深
-
- 文曲星和长寿星对决
- 状元出对清朝嘉庆年间,朝廷重臣戴衢亨到四川微服私访,看到一户姓祝的人家在办喜事,十分热闹。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来到对面酒店沽酒,忽
-
- 清末代皇帝溥仪:全世界唯一登基三次和退位三次的皇帝
- 1908年11月的一个寒冷冬夜,宫中突然派出一大队的太监来到醇亲王府,在好一阵手忙脚乱之后,一个半睡半醒的孩子在父亲及乳母的陪同下被
-
- 汉文帝嬖幸邓通之谜
- “文景之治”是可与“贞观之治”媲美的太平盛世,然而,对“文景之治”起了很大作用的汉文帝也避免不了和其他皇帝一样的缺点:宠幸小人
-
- 晋文侯威胁最大的不是其弟“成师”,而是殇叔
- 周宣王的时候,晋国国君是晋穆公,穆公的太子叫仇,后来又生了个小儿子成师。《左传》和《史记》都记录说,当时就有个叫师服的贤大夫发表
-
- 晋惠公和管仲为什么都叫夷吾?这名字是什么意思?
- 春秋时期的取名是要按照“五则六避”的规则来的,并不是随便取的,也没有什么贱名好养活的说法,对于上层统治阶级,名还是很重要的。晋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