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
《人民日报》北京9日讯 在我国已故著名教授茅以升诞辰100周年之际,全国政协和九三学社中央今天联合举行座谈会,纪念这位享誉中外的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出席纪念座谈会。
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在座谈会上讲话,高度赞扬了茅以升追求科学救国和爱国的一生。他说,茅老在早年留学美国时即创立了享誉国际学术界的“茅氏定律”。1920年回国后,茅老把全部精力献给了我国的科技和教育事业:他主持设计修建了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和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成功地解决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特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建设中的一大批难题;曾多次主持研究制定我国铁道科学研究发展规划;从事教育事业20余年,为祖国培养了一大批工程技术人才;积极倡导科普工作,撰写了大量科普著作。茅老一生向往光明、追求进步,热爱祖国,并逐步从一个崇尚“科学救国”和“工程救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
宋健说,今天我们纪念茅以升教授,对于鼓舞和激励广大科技、教育工作者向茅以升学习,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伟大事业中贡献才智、建功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徐采栋、张玉台、伊熙祖、茅玉麟等在座谈会上发了言。他们缅怀茅以升爱国、奋进的一生,表示要以他崇高的爱国主义和奋斗不息、献身科学的精神为榜样,在新的历史时期,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伟大事业中,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而努力奋斗。
温家宝、雷洁琼、卢嘉锡、钱正英、孙孚凌、朱光亚、朱训等,以及全国政协、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的负责人,茅以升亲属及首都各界人士200多人参加了今天的活动。
-
- 董卓洗劫洛阳城
-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迎少帝初入洛阳时,“步骑不过三千”。他自知仅凭这些人马不足以征服四方。
-
- 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吗?
- 司马迁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为我们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名作《史记》。然而,是不是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呢?事实并非如此
-
- 科学家詹天佑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工作的
- 詹天佑是中国铁路史上杰出的铁路工程专家。他作为总工程师,主持修建了中国人自己设计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詹天佑画像詹天
-
- 从秦孝公到秦始皇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 秦孝公是秦国中兴时期的君王,一手奠定了日后横扫八荒六合的基础,他之后的惠文王在他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加强国力,之后的历任君王也都是
-
- 纸上谈兵的典故
- 昭襄王五十五年(公元前260年),秦国派左庶长进攻上党,攻克该地。上党百姓纷纷逃往赵国。赵国派廉颇率军驻守长平,安置上党逃来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