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通则》的立法指导思想
从1979年成立民法起草小组时开始,我国的立法机关就特别强调民法的立法指导思想应该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在1981年民法座谈会上指出,我国的民法从哪里产生?要从中国的实际产生。如果说谁是民法的母亲的话,就法律体系来说是宪法,但归根到底还是中国的实际是母亲,960万平方公里的12亿人民是母亲。民法通则的制定必须贯穿这个原则。从实际出发就应该认清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但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需要不断地完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和城市都取得了重大成果,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民法通则》既要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经验肯定下来,又要对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规定,保证和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从实际出发,不但要研究我国的现实,还要研究我国的历史,从中吸取优良的传统和习惯;从实际出发,除了要研究中国的历史和现状,还要研究国外民法的历史与现状,吸收各国立法中可以借鉴的有益经验。实事求是就是根据需要与可能,把成熟的、有根据的问题作出规定,不成熟的、把握不大的问题暂不作规定。
上一篇:《民法通则》的制定
下一篇:《民法通则》与民法总则、民法纲要、民法典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荀子如何教导楚庄王治理国家?
- 荀子是如何教导楚王治理国家的呢?其中有这么个故事。楚庄王听说荀子是当世的大儒,便派人向他请教怎样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儒学荀子听
-
- 清末代皇帝溥仪:全世界唯一登基三次和退位三次的皇帝
- 1908年11月的一个寒冷冬夜,宫中突然派出一大队的太监来到醇亲王府,在好一阵手忙脚乱之后,一个半睡半醒的孩子在父亲及乳母的陪同下被
-
- 华元劝晋国、楚国休战
- 晋国、楚国两大国之间连年征战,各自损失极为惨重。宋卿华元得知晋、楚两国有谋求媾和之意,就主动出来斡旋,促成晋、楚结盟。华元不但
-
- 晋文侯为什么勤王,文侯勤王的历史意义
- 公元前785年,晋国第九位国君晋穆侯去世。按照周礼“嫡长子继位”的规定,应该由穆候长子姬仇继位。但是,手握军事权力的穆候之弟(不知
-
- 李牧:首位击败匈奴的名将
- 李牧是赵国名将,出生年月不详,死于公元前229年。李牧和白起一样,为自己的国家做出无数贡献,最后却被国君杀害。李牧的死比白起更惨,因
-
- 晋襄公继承君位,皆用父亲生前所用的重臣
- 晋襄公,姬姓,名欢,晋文公之子,母逼姞,继位前称公子欢。晋文公九年(公元前628年)冬天,晋文公去世,公子欢继任晋国国君之位,是为晋襄公。晋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