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湾越人墓
春秋墓葬。位于湘乡市东郊乡长丰村何家湾。1982年发掘3座。1号墓为带壁龛的上坑竖穴墓。随葬有8件铜器,其中出自壁龛的有铜鼎、缶、削各1件。铜鼎盖上有一镂空盘状盖纽,表面满饰阴刻重圈纹,盖面中心部位有4个纹,再外有11道不同式样的图案,有云雷纹、勾连云纹、蟠螭纹、凸棱绳索纹等,粗壮兽蹄足。铜缶为大鼓腹,极矮圈足。另三件铜鼎形状大小相近,腹近直,底近平,三长足外撇,三耳立于口沿,微向外移,耳端呈山字形(即牛角形),内侧满饰折曲纹,并有相对的突出圆眼;立耳下部为云雷纹,有平盖。盖与耳接触处凹时,正好嵌合;接近边沿立有3个半圆纽,捉手外饰阴刻雷纹、三角雷纹、蟠蠕纹;三范合铸,底部有三角形铸痕。2件铜敦上下4个侧垂梯形扒钉扣合,整体球形,接近口部处上下各有一环耳纽,饰浮雕云纹组成的兽面;上部有3个下半节为环、上半节由云纹组成的兽头形纽,下半部有3个镂兽蹄足,膝部和足部由云纹组成兽面。2号墓有头龛,无随葬物。3号墓仅出-铜鼎,腹斜直,底圜近平,三直足,足根微外撇、底部三角铸痕,三足正安于三角铸痕三个顶点处。1、3号墓出土的细长足外撇、底部三角铸痕的铜鼎、削,均系越族青铜器中的典型器物;狭长的墓坑常设壁龛和头龛,是越人墓的特征,故可判断其为春秋晚期越人墓。但所出兽蹄足鼎、敦、缶,却是典型中原或楚式器,可证接受中原和楚文化因素相当明显,说明春秋晚期楚势力逐渐南下,地处湘中的湘乡,已与楚直接接壤。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推荐阅读
-
- 王冕为何隐居躲名利
- 一天,王冕和秦老爹正坐着闲聊,见从外头走进来一个人,头戴皂帽,身穿青布衣服。秦老爹马上立身起来迎接。这人姓翟,是县里的头役,也是买办
-
- 文曲星是什么?为什么要拜文曲星
- 古代民俗中,主管功名利禄的神灵,除了禄星及由其演变出来的文昌帝君外,还有所谓的魁星或称为“文曲星”,它是文昌帝君的重要随从之一。
-
- 秦穆公的“西部大开发”
- 比晋文公稍晚一些时候,秦穆公在西方也建立了自己的霸业(再次提醒,因为秦穆公一直是在西部混,本书就未把他列入春秋五霸)。秦人为嬴姓,本
-
- 晋文公为何杀介之推,还采取极端行动—放火烧山?
- 当介之推隐居绵山以后,晋文公放火烧山,实在让人有些想不通。即使是善意的目的,这种暴力性的行为也有一种不和谐之感。究其原因,晋文公
-
- 晋襄公为什么要打击秦人
- 晋献公时灭掉虢国,据有崤函之地,卡住秦国东进的通道,使秦国不能出关到中原称雄。挺进中原,是秦人的长期打算。鲁僖公三十年,秦晋联军围
-
- 晋襄公太懦弱,大臣在他身上吐痰,都不计较!
- 这也是一代雄主之后接班人的共同特征,如胡亥较之于嬴政,汉惠帝较之于汉高祖,刘禅较之于刘备,唐高宗较之于唐太宗,建文帝较之于明太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