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窖山遗址
西晋至北宋时期文化遗址。位于临湘市龙源乡幸福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发现。占地面积约10平方公里。据初步考证为瑶族早期“千家峒”遗址。南朝宋元嘉中(439)之后,大批瑶族先民在朝廷的镇压和驱赶中,被迫从江汉之浒迁至洞庭湖沿岸的龙窖山。他们在这里居住五百年左右,直至北宋元符年间(1098-1100)因战争又再度举族南迁。宋马子严《岳阳甲志》载:“龙窖山,巴陵北,山实峻极,上有雷洞,有石门之洞,山徭居之。自耕而食,自织而名。”瑶族研究者认定龙窖山的地理位置、地形、风俗、遗址等与瑶族文献《千家峒歌》及民间传说中的描述相吻合,是瑶族中之盘瑶(又称山子瑶、过山瑶)的千年家园所在和一处游耕民族最早的避乱秘地。遗址分布于竹铺沟、古塘、朱楼坡,有古村落,吊脚楼、大王桶、青石街、古墓群、石屋、石祖(生殖崇拜的男根)、祭祀台、防御工事等数处,多为石头构筑而成。胡家屋场、余家山、鸦头尖有保存完好的石屋十多间。石屋大多长4米,宽3.8米,坐北朝南。乱石堆成的原始祭台,高约0.4米。古墓葬、古水井的排列和不吃狗肉是瑶族习俗的体现。千年古树是瑶族历史的见证。梯地种菜是瑶族耕作方式的演变。木楔尖石石块的痕迹是瑶族生产力水平的标志。遗址的发现填补了瑶族历史研究的一段空白,使瑶族可考的历史往前推进了数百年,同时对现代民族学、人类学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铁木真简介 蒙古帝国可汗成吉思汗铁木真生平
- 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1227),蒙古帝国可汗,尊号“成吉思汗”(GhinggisKhan),意为“拥有海洋四方的大酋长”。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
-
- 齐桓公庭寮求贤
- 齐桓公一心想称霸于诸侯,他懂得 “得士者强,失士者亡”的道理,积极地招贤纳士。其中流传着这么个故事。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
-
- 一鸣惊人,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曰止戈为武
- 楚穆王十二年,楚穆王去世,嫡长子熊侣即位,是为楚庄王。楚庄王在令尹成嘉监督与辅佐下,为先君楚穆王发丧。楚庄王即位之初,楚国正处于风
-
- 晋惠公的忘恩负义引发了秦晋两个大国之间战争
- 公元前650年,公子夷吾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并做了晋国的国君,这就是后世称呼的晋惠公。夷吾即位后,秦国大将公孙枝住在晋都,索取
-
- 秦穆公如何善用人才,对待自己的大臣
- (一)主动承担战败责任,善待谏争的大臣和战败将领,痛悼阵亡将士秦穆公33年春,他发动殽之战。百里奚、蹇叔见劝谏无效,于出师之日“哭之。
-
- 狐偃劝晋文公退避三舍,击退楚军
- 晋文公在各诸侯国的威望很高,很多小国有难,都会找晋文公帮忙。有一天,宋襄公的继任者宋成公写信给晋文公,说楚国要联合三国攻打宋国,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