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弢起义
西晋末年的荆湘流民起义。永嘉初年,巴蜀流民四五万家流亡于荆、湘地区,备受地方官吏和豪族荼毒。杜畴、蹇抚等率先于湘州起事。永嘉五年(311),湘州刺史荀眺听信参军冯素的谗言,欲杀尽流民。同年,流民在汝班等人领导下起义,攻克长沙,荀眺弃城而逃(一说被擒)。起义军推举醴陵令、蜀人杜弢为首领,弢自称梁益二州牧、平难将军,领湘州刺史。起义军在杜弢统领下先败始兴(治今广东韶关市)太守严佐军于湘南,再败荆州刺史王澄部将王机军于巴陵(今岳阳),领湘州事郭蔡、长沙太守崔敷、衡阳内史滕育、邵陵(今邵阳)太守郑融等相继为义军所杀,南至零陵、北到武昌等广大地区尽入义军之手,西晋地方统治遭受沉重打击。元帝命征南将军王敦、荆州刺史陶侃率兵10万镇压。两军经数十战,互有胜败。其后,杜弢为求自保,曾一度投降晋军,建兴三年(315),率军再起,遣部将王真(一说王贡)领精兵3000出武陵,以水师断晋军运路,兵锋直至武昌,后在巴陵为陶侃部将郑攀、陶延所败,义军死千余人,被俘者上万。杜弢、王真率余部退保长沙,陶侃趋兵围城,王真投降,义军将领毛宝、高宣、梁堪等被俘,杜弢在逃亡中病死(一说逃亡不知所终)。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齐恒公守诺还地
- 齐恒公也是个信守承诺的明君,让我们来看看他守诺还地的故事。齐桓公即位后,亲自率领大军攻打曾经帮助公子纠争夺王位的鲁国, 鲁军节
-
- 董卓的家庭
- 董君雅,董卓之父,颍川纶氏尉。池阳君,董卓之生母,只知封号,未知其姓氏(一说姓牛),年九十,于郿坞坞门被斩首。
-
- 司马错:司马迁之先祖的军事家与政治家
- 司马迁在《史记》中明确指出,他的祖先是世袭的史官,从周朝开始就是宫廷史官,司马错更是他的直系祖先。司马错剧照司马错是个神人,他拥
-
- 王翦离间计除李牧
- 秦国灭掉了韩国后,想一鼓作气再灭掉赵国,就派遣大将王翦、杨端和率领几十万大军分两路进攻赵国。一路由王翦任统帅从太原直接进逼邯
-
- 王翦以重待轻伐楚
- 战斗过程中,王翦率大军深入敌境后,不恃强轻敌,不贸然出战,而是筑垒设防,固守示怯,借以麻痹和松懈楚军斗志,创造良好的作战时机。战机一旦
-
- 李牧之死
- 吕不韦离开秦国后,他的党羽司空马逃往赵国,赵王任命他做赵国的守相。这时,秦国出兵攻打赵国。司空马对赵王说:“文信侯在秦国任丛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