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易学发展第三个圆圈的终结——船山易学思想研究

书籍:湖湘文化大辞典 上卷 作者:万里 朝代:2006-01-01 专题:书籍

中国哲学史著作。陈远宁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55.6万字。作者将中国易学发展史创造性地总结为三个“圆圈”:由八卦、六十四卦出现、《易经》形成,中经《左传》、《国语》的早期象数易和以孔丘、荀况为代表的早期义理易,到《易传》成书,综合象数与义理,是为第一个圆圈。由《易传》成书,中经汉代孟喜、京房、《易纬》、郑玄、荀爽、虞翻等为代表,以重卦气、讲灾异机祥为特征的象数易,和魏晋时期以王弼、韩康伯为代表的玄学义理易,到唐代以孔颖达、崔憬、李鼎祚为代表,兼综象数与义理而各有侧重的“唐易”,是为第二个圆圈。由唐易开始,中经以陈抟、李之才、刘牧、邵雍等代表的图书易,和以李觏、欧阳修张载程颐等为代表的儒学义理易,再到以周敦颐朱熹、王船山为代表的兼融象数与义理而又侧重于义理的易学系统,是为第三个圆圈,而王船山易学则为第三个圆圈的终结。全书共二篇15章。上篇为中国古代易学发展的三个圆圈,下篇为船山易学——中国古代易学发展第三个圆圈的终结。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古代斗蟋蟀介绍:万金之资付之一喙
古代斗蟋蟀介绍:万金之资付之一喙
蟋蟀,又名促织、吟蛩、蛐蛐、秋虫。这种小小的昆虫很早就引起了古人的注意和观察。两千多年前经孔子删定的《诗经》之中就有《蟋蟀
齐桓公庭寮求贤
齐桓公庭寮求贤
齐桓公一心想称霸于诸侯,他懂得 “得士者强,失士者亡”的道理,积极地招贤纳士。其中流传着这么个故事。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
清末代皇帝溥仪:全世界唯一登基三次和退位三次的皇帝
清末代皇帝溥仪:全世界唯一登基三次和退位三次的皇帝
1908年11月的一个寒冷冬夜,宫中突然派出一大队的太监来到醇亲王府,在好一阵手忙脚乱之后,一个半睡半醒的孩子在父亲及乳母的陪同下被
秦始皇何时对王翦起了疑心
秦始皇何时对王翦起了疑心
灭楚之战中,几十万大军在楚地按兵不动,这不免令人起疑。因为,万里进军,求的是速战速决,要是耗在那里,再好的时机也会耽误的。可是,秦始皇
晋襄公为什么要打击秦人
晋襄公为什么要打击秦人
晋献公时灭掉虢国,据有崤函之地,卡住秦国东进的通道,使秦国不能出关到中原称雄。挺进中原,是秦人的长期打算。鲁僖公三十年,秦晋联军围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司马错与张仪就伐蜀或是伐韩的问题,争论于秦惠王之前,司马错主张伐蜀。张仪说:“不如伐韩。”惠王说:“我愿听听你的意见。”司马错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