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认识论引论

书籍:湖湘文化大辞典 上卷 作者:万里 朝代:2006-01-01 专题:书籍

伦理学著作。廖小平著。廖为长沙理工大学教授。湖南教育出版社1996年出版。24万字。全书分上、中、下三篇,11章,分别为:认识形式的划分,伦理、道德与认识,道德认识的主体和客体,道德认识的实践基础,道德认识的思维特点,道德认识的发展过程,道德认识的真理性、中国传统哲学道德认识论,人性论、伦理学、认识论的三位一体,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认识论方面,中西文化——认识论的互补与配合。本书表明,作者试图在一般认识论和道德哲学或伦理学的交叉点上,建立一门既以道德哲学或伦理学为依榜,又是哲学认识论的一种具体样式的新学科——道德认识论。

上一篇:胡宏 下一篇:现代新儒学伦理思想研究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齐桓公庭寮求贤
齐桓公庭寮求贤
齐桓公一心想称霸于诸侯,他懂得 “得士者强,失士者亡”的道理,积极地招贤纳士。其中流传着这么个故事。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
晋文侯为什么勤王,文侯勤王的历史意义
晋文侯为什么勤王,文侯勤王的历史意义
公元前785年,晋国第九位国君晋穆侯去世。按照周礼“嫡长子继位”的规定,应该由穆候长子姬仇继位。但是,手握军事权力的穆候之弟(不知
介之推是否真的有必要割股侍主?
介之推是否真的有必要割股侍主?
《东周列国志》中描述了一段情景,重耳途径卫国,卫国国君不以礼待之,以至于重耳没有饭吃,“是日,公子君臣尚未早餐,忍饥而行,看看过午,虽有
伊尹负鼎典故
伊尹负鼎典故
“伊尹负鼎”是一个典故,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主要讲的是伊尹给商汤借着谈论厨艺的机会跟他讲治国之道的故事。也有学者把
孟子谏齐宣王勿好财色
孟子谏齐宣王勿好财色
一次,有人建议齐宣王拆毁明堂,齐宣王去向孟子讨教:“先生,您说要不要拆毁明堂?”齐宣王孟子答道:“明堂是有道德而能统一天下的王者的殿
孟子为什么“出尔反尔”?
孟子为什么“出尔反尔”?
身为亚圣的孟子为什么”出尔反尔”呢?其中流传着这么个故事。战国时代,有七个较为强大的诸侯国家,叫做“战国七雄”。但是您可不要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