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研究
思想史著作。邓潭洲著。原稿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文革”中下落不明。“文革”后,作者在精读韩集基础上,通检各种有关资料,重新撰写而成。全书除绪论外,分8章,包括韩愈的家世和生平事迹、哲学思想、人才观和教育思想、领导古文运动、散文、诗及其影响。作者不同意天命论在韩愈世界观中占统治地位的流行说法,认为其早期著作中虽承认有意志的“天”之命,但在《应科目时与人书》、《上考功崔虞部书》中所说的“命”或“天命”是指人事的必然,即客观必然性(第166~167页)。作者还指出,韩愈论断的人性存在上、中、下三品,本是对一般人说的,但不少学者却用《原道》中所讲的君、臣、民的等级关系来作性三品的注脚,认为韩愈讲的“上者可教”和“下者可制”,就是指的君和民上下两大阶级,并不符合韩愈原意(第180页)。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出版。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解密 花木兰究竟是哪个朝代的人?
- 花木兰南北朝之说拓跋焘登基之后,长期受到柔然侵扰的北魏帝国拉开了对柔然部落大反击的序幕。以当时的形势看,北魏最大的祸患不是南
-
- 武则天入宫十二年为何没有为唐太宗添一个孩子
- 但从十二年间,她的才人地位没有提升一步,而且唐太宗是位能广播龙种,留下35个孩子的父亲,随后跟了唐高宗的武则天,两人接连有了6个孩子,
-
- 秦穆公:羊皮换贤
- 秦穆公(?─前621),名任好,春秋时期秦国国君。自幼便胸怀大志,于公元前659年即位,他在位期间,内修国政,外图霸业,任人唯贤,使国势逐渐强大起来
-
- 晋惠公的忘恩负义引发了秦晋两个大国之间战争
- 公元前650年,公子夷吾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并做了晋国的国君,这就是后世称呼的晋惠公。夷吾即位后,秦国大将公孙枝住在晋都,索取
-
- 曾子拜母噬指讲的是什么故事?
- 曾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也叫曾参。曾子小时候家里穷,只能靠上山打柴贴补家用,他的母亲给别人做针线活,父亲种地,一家三口清贫度日。
-
- 晋文侯为何取名为仇,晋文侯夺回君位
- 取名为仇晋文侯,姬姓,名仇,晋穆侯之子,母亲姜氏是齐国宗室之女。晋穆侯四年(公元前808年),晋穆侯迎娶姜氏为夫人。晋穆侯七年(公元前8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