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篇
哲学论文。近代杨昌济著。发表于1914年《公言》杂志第1卷第1期。文章回顾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三个阶段,即开始“师其铁船、巨炮”,“既乃学其制造”,“终乃师其政治、法律”。作者认为还要学习西方的精神科学,特别是哲学。文章特别强调学习外国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夫一国有一国之民族精神,犹一人有一人之个性也。一国之文明,不能全体移植于他国……吾人求学海外,欲归国而致之于用,不可不就吾国之情形深加研究,何者当因,何者当革,何者宜取,何者宜舍,了然于心,确有把握而后可以适合本国之情形,而善应宇宙之大势。”(《杨昌济文集》第199页)这一思想曾给青年毛泽东以深刻影响。毛泽东在1920年3月14日致周世钊的信中,谈到他为什么不急于出国留学的原因时,其一即对本国情形了解还不够,而只有了解了中国的情形,才“可携带些经验到西洋去,考察时可以借资比较。”(《毛泽东早期文稿》第474页)收入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杨昌济文集》。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中山靖王刘胜的母亲是谁?刘胜有多少个儿子
- 刘胜是汉武帝刘彻同父异母的哥哥,是汉武帝年间的一位诸侯王。刘胜去世后,追封他的谥号为“中山靖王”。刘胜十一岁的时候成为了中山
-
- 甘罗斗丞相
- 甘罗从小聪明,才智过人,说话精练。一天,父亲从外回来,问他:“你刚才做了些什么事?”甘罗回答道:“堂前扫地,笼内捉鸡。”父亲不耐烦,指责他
-
- 为何“甲骨文之父”是王懿荣
- 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因病买药,发现中药“龙骨”上有些奇怪的刻画符号。经过仔细研究,王懿荣认为“龙骨”上的这些刻画符号是商王朝
-
- 清末代皇帝溥仪:全世界唯一登基三次和退位三次的皇帝
- 1908年11月的一个寒冷冬夜,宫中突然派出一大队的太监来到醇亲王府,在好一阵手忙脚乱之后,一个半睡半醒的孩子在父亲及乳母的陪同下被
-
- 孔子为什么选曾子接班 曾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 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一共活了七十一岁,春秋鲁国人。十六岁的时候认识了孔子,拜在其门下,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勤奋好学,孔子死后将衣
-
- 对董卓的评价
-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后汉书评曰:“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埶,故得蹈藉彝伦,毁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