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四书大全说
哲学著作。王夫之著,共10卷。为阅读《四书大全》的读书札记。《四书大全》为明永乐年间(1403-1424)胡广等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为基础,汇聚程朱派诸学者对《四书》的解释编成。王氏按其原有篇章次序,借用其中某些命题阐述自己的哲学思想,批判宋明理学。针对程、朱“理能生气”、“理在气外”、“知先行后”、“存天理,灭人欲”等论点,王氏指出:“理与气元(原)不可分作两截”,“气外更无孤立虚托之理”,“理不先而气不后”;“知行终始不相离”,“知行并进而有功”,“行必统知”;天理寓于人欲,“人欲之各得,即天理之大同”,“终不离欲而别有理”。作者还结合自己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实地考察,抨击理学家三代以下“人欲横流”的历史退化论。书中说:“三代以上与后世不同,大经大法皆未所备”,反映了作者历史进化论的观点。但该书在不少问题上仍未摆脱程朱理学的影响。收入《船山遗书》,1975年中华书局校点出版单行本。岳麓书社新版《船山全书》编入第6册。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华元从俘虏到关键先生,且看华元如何逆袭
- 楚邲之战后,取得胜利的楚庄王志得意满,开始到处惹是生非。公元前595年,楚庄王派申舟出使齐国,又派公子冯出使晋国。从楚国到齐国需途
-
- 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吗?
- 司马迁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为我们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名作《史记》。然而,是不是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呢?事实并非如此
-
- 伊尹负鼎典故
- “伊尹负鼎”是一个典故,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主要讲的是伊尹给商汤借着谈论厨艺的机会跟他讲治国之道的故事。也有学者把
-
- 董仲舒斥孟子
- 董仲舒与孟子的学术之争是鲜为人知的,可能许多人不相信,但这却是真实的。董仲舒画像这天,几只蜜蜂正在董宅后院飞来飞去忙着采蜜。董
-
- 孟子智谏齐宣王爱戴百姓
- 战国时的齐宣王一心想称霸于天下。一天,他问孟子(约前372—前289年):“像我这样的人能不能统一天下?”孟子和齐宣王孟子觉得眼下人民生
-
- 晋襄公继承君位,皆用父亲生前所用的重臣
- 晋襄公,姬姓,名欢,晋文公之子,母逼姞,继位前称公子欢。晋文公九年(公元前628年)冬天,晋文公去世,公子欢继任晋国国君之位,是为晋襄公。晋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