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大悲
【生卒】:1887—1927原名培瀚,又名瀚,字质存。蕲春人。7岁随父读私塾,后就学于同乡举人陈筱丹及擅长数理之江西曹秉泰。1907年考入黄州府中学就读,因组织证人学会,宣传革命而被开除学籍。1908年离开黄州到武汉,结识了囚禁在监狱中的著名革命党人胡瑛,并通过胡瑛认识了许多在汉的革命党人。1909年12月同蒋翊武、宛思演等接办汉口《商务报》,任主笔。利用《商务报》大肆鼓吹革命,言论激昂,无所畏惧,被武汉报界誉之为“革命先锋”。不久,参加了湖北新军的革命团体群治学社。1910年9月转入振武学社。同年12月,担任《大江白话报》主笔兼发行人。1911年元旦与蒋翊武、章裕昆等成立文学社,为文书部长。自筹资金三千元,接办了《大江白话报》,改名为《大江报》。同年7月,因在《大江报》上发表了《大乱者救中国之药石也》和《亡中国者和平也》两篇时评,揭露武汉官廷黑幕,号召人民用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被捕入狱。出狱后,在革命军司令部汉口分部任军政分府主任,领导汉口军政分府军民抵御北洋军阀的反扑。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他追随孙中山,加入了国民党,任国民党汉口交通部长。1913年初,被选为湖北省议员,积极支持孙中山兴师讨袁。“二次革命”失败,遭袁政府通缉,逃亡日本,在日本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1915年,奉孙中山之命,从日本回国讨袁,抵达上海时又被捕入狱。1916年袁世凯死后才得以出狱。1917年赴广州协助孙中山组织护法军政府。1918年5月,从广州到达上海,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李汉俊同住上海法租界渔阳里。此间,与董必武、李汉俊一起读了《新青年》、《新潮》等许多反映新思想、新思潮的书籍和杂志,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受到鼓舞,积极探索中国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寻找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和革命的力量。1919年8月至10月初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仅在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专栏里就连续发表《解放的哲学》等四篇五万余字的译文,宣传马克思主义,要求新文明。1920年5月,与陈独秀、李汉俊、陈明道、杨明斋等人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1921年5月,受孙中山的委派,到四川争取川军援鄂,策应北伐。1922年,积极配合李大钊等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参加起草《国民党改组宣言》。先后出席了国民党“一大”和“二大”,并为“二大”起草了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政治报告决议案》,会上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1926年10月10日北伐军攻占武昌后,为了解放民众,巩固和扩大革命胜利的成果,竭心尽力地工作,先后担任了湖北省政务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长、建设科长,清理湖北官产委员会主任,汉口特别市党部常委兼组织部长等职。从1926年底到1927年初,积极参加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进行的提高党权、反对蒋介石军事独裁的斗争。1927年3月10日,他出席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站在共产党人、国民党左派一边,同右派进行了激烈的斗争,使大会通过了《统一党的领导机关案》、《统一革命势力案》、《裁撤中央军人部案》、《国民革命总司令条例》、《军事委员会组织大纲》等决议案,打击了蒋介石的嚣张气焰,削弱了蒋介石的权力,鼓舞了人民反蒋斗争的士气。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后,3月20日在召开汉口特别党部执监委员会联席会上大声疾呼,要恢复党权,打倒操纵党务,实行个人独裁的反动分子。针对蒋介石的独裁野心,他领导汉口特别市党部工作,在组织部内设训练干事,对党员进行登记,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以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四一二”蒋介石叛变革命,他与在汉的其他中央委员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联名通电讨蒋,揭露蒋介石背叛中央,屠杀共产党人,摧残工农运动的罪行。“七一五”汪精卫公开叛变革命后,在新的复杂形势下,继续坚持革命的立场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并利用蒋、汪争夺国民党最高统治权力的矛盾,同省党部和省政府内的反共右派势力进行了斗争,掩护了一些共产党人。11月,桂系军阀占领武汉后,与李汉俊等以省政府名义下令释放在汉被捕的共产党嫌疑分子300余人。1927年12月17日,武汉卫戍区司令胡宗铎将詹大悲、李汉俊等人逮捕,当晚以“赤化分子,图谋暴动”的罪名,将詹大悲和李汉俊杀害。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推荐阅读
-
- 齐恒公守诺还地
- 齐恒公也是个信守承诺的明君,让我们来看看他守诺还地的故事。齐桓公即位后,亲自率领大军攻打曾经帮助公子纠争夺王位的鲁国, 鲁军节
-
- 晋惠公的忘恩负义引发了秦晋两个大国之间战争
- 公元前650年,公子夷吾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并做了晋国的国君,这就是后世称呼的晋惠公。夷吾即位后,秦国大将公孙枝住在晋都,索取
-
- 汉文帝废除肉刑
- 淳于意是西汉初年诸侯国齐国的著名医生。他年轻时喜钻研医术,拜当时著名医学家公孙光为师,学习古典医籍和治病经验。高后八年时(公元
-
- 华元劝晋国、楚国休战
- 晋国、楚国两大国之间连年征战,各自损失极为惨重。宋卿华元得知晋、楚两国有谋求媾和之意,就主动出来斡旋,促成晋、楚结盟。华元不但
-
- 晋文侯威胁最大的不是其弟“成师”,而是殇叔
- 周宣王的时候,晋国国君是晋穆公,穆公的太子叫仇,后来又生了个小儿子成师。《左传》和《史记》都记录说,当时就有个叫师服的贤大夫发表
-
- 鬼谷子的四个徒弟
- 鬼谷子,中国历史上战国时代的显赫人物,是“诸子百家”之一,纵横家的鼻祖,也是位卓有成就的教育家。鬼谷子只是个代称,就像是现代的“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