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湖北英烈辞典

谢远定

书籍:湖北英烈辞典 作者:湖北省民政厅 朝代:1997-04-01 专题:书籍
【生卒】:1899—1928

号伯屏,字一之。枣阳人。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家庭。1915年小学毕业后,带着母亲省吃俭用积攒的一串钱,跋山涉水,步行到武昌,考入了中华大学附中。在这里,他受到了革命思想的熏陶,参加了“五四”运动。1920年2月,著名青年领袖恽代英等人在武汉创办了利群书社,作为传播新文化、列主义的基地,他是该社社员,还是恽代英倡导创立的仁社、健学社的领导成员之一。同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南京高师后来并入东南大学,他在东南大学农科学习。参加了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后转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东南大学开始建党,他首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11日,中共上海地委兼区执行委员会决议,将南京城里的5名党员编为地委所属第六党小组,他担任党小组长。1923年10月21日,当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长,领导南京27名团员从事青年学生运动。1924年,他组织鄂北旅宁学友会主办了《襄军》季刊,抨击黑暗的旧社会,宣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发人们的革命觉悟。在8月出版的《襄军》第三期上,他撰写的《我们的愿望》一文,号召青年团结起来,“到民间去”、“改造社会”。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他遵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积极参与筹建国民党南京区党部(后改为南京市党部)的工作。1925年春,党调他回武汉做地下工作。开始,他在武汉私立共和中学任教,以教书作掩护。数月后,又到《汉江》小报任主编。由于他办报的主张和发稿内容具有鲜明的进步色彩,不久便被解职。“五卅”运动后,党派他回襄阳开辟党的工作,公开身份是襄阳鹿门中学(后改为湖北省立第十中学)教务主任,兼襄阳第二师范学校教员。他以鹿门中学为阵地,发展了一批党、团员,成立了中共襄阳特支,并担任特支书记。从此,党组织在襄阳地区日益发展起来。1926年春,全国革命形势蓬勃发展,他奉党的派遣去广州,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十二师政治部秘书长和宣传部长。随军北伐途中,他深入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鼓舞士气民心,作了大量工作。抵达武汉后,他奉命到国民党汉口特别市党部宣传部任秘书,并主编市委党部理论宣传刊物《汉声周报》。他亲自编写各种宣传资料,指导工会、妇女会等团体的宣传工作,常常夜以继日,不知疲倦和辛苦。《汉声周报》共出33期,他用笔名撰写文章50多篇,以笔作刀枪,向反动派宣战。大革命失败后,他奉党的指示,第二次回到鄂北,担任中共鄂北特委宣传部长和特委书记等职。在艰苦的斗争环境里,他经常改名换姓,化装成农民、小贩,起五更,摸黑夜,奔走在广大鄂北城乡,发动和组织群众与敌人进行顽强的斗争。1928年夏秋之间,鄂北特委与湖北省委失掉了联系。他不顾个人安危,自告奋勇到武汉寻找省委。到武汉后,经李抱一(又名李实)介绍,和省委接上了关系,汇报了工作,接受了省委的指示。当他带着省委的指示,正准备动身返回鄂北时,因叛徒告密,在住所汉口甲子旅馆洗澡堂内被“清乡”督办署稽查队逮捕。被捕后,敌人对他严刑拷打,用辣椒水灌鼻子,用香火烧脊骨,均未使他屈服。在敌人的法庭上,他痛斥叛徒厚颜无耻,嘲笑敌人无能。在刑场上,他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慷慨就义于汉口大智门车站外。

上一篇:谢文耀 下一篇:谢纬綮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华元劝晋国、楚国休战
华元劝晋国、楚国休战
晋国、楚国两大国之间连年征战,各自损失极为惨重。宋卿华元得知晋、楚两国有谋求媾和之意,就主动出来斡旋,促成晋、楚结盟。华元不但
鬼谷子简介,鬼谷子有多牛
鬼谷子简介,鬼谷子有多牛
我国传统文化有“三教九流”之说,九流之中有一派叫做“纵横家”。鬼谷子被公认为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见
黄石公是什么人呢?为什么要给张良一本书?
黄石公是什么人呢?为什么要给张良一本书?
黄石公(约公元前292年-公元前195年),秦汉时隐士,别称圯上老人、下邳神人,后被道教纳入神谱。《史记·留侯世家》称其避秦世之乱,隐居东
殽之战,晋襄公应该负什么责任
殽之战,晋襄公应该负什么责任
晋国与秦国是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秦晋之好,既是其互为婚姻的写照,也是双方战略结盟的象征,成为盟国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共襄大业
召公劝谏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召公劝谏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自《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司马错与张仪就伐蜀或是伐韩的问题,争论于秦惠王之前,司马错主张伐蜀。张仪说:“不如伐韩。”惠王说:“我愿听听你的意见。”司马错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