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
中央审判机构。北齐始置,九寺之一,置卿、少卿为长贰,有丞、功曹、五官、主簿、录事、正、监、评、律博士、司直、明法等属官。隋无功曹、五官,文帝开皇三年(583)罢监、评及律博士员,炀帝大业三年(607)改丞为勾检官。唐朝置卿、少卿,掌折狱、详刑;凡罪抵流、死,皆上刑部,覆于中书、门下;又有正、丞、主簿、狱丞、司直、评事等。曾改曰详刑寺、司刑寺。北宋初置判寺一人,兼少卿事一人,凡狱讼之事,随官司决劾,本寺不复听讯,但掌断天下奏狱,送审刑院详讫,同署上于朝廷;详断官以京官充;法直官以幕府、州县官充;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置卿、少卿、正、推丞、断丞、司直、评事、主簿,凡断刑,则司直、评事详断,丞议之,正审之;被旨推鞫及情犯重者,卿同所隶官请对奏裁;其职务分左断刑、右治狱共十一案;南宋初并省官寺,唯本寺不并,重司直、主簿之选。辽朝置卿,圣宗统和十二年(994)又置少卿、正,后又有提点,司汉人狱讼,官员为汉人。金海陵王天德二年(1150)置卿、少卿、正、丞、司直、评事,由汉人、女真、契丹充任。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改领北庭都护府为之,掌旧州城及畏兀儿人居汉地者词讼,二十二年复为领北庭都护府。明洪武十四年(1381)置寺,与刑部、都察院为三法司。初审以刑部、都察院为主,复审以本寺为主,有卿,左、右少卿,左、右寺丞。左、右寺分理京畿、十三布政司刑名之事;凡刑部、都察院、五军断事官所推问狱讼,皆移案牍,引囚徒,诣寺详谳;其属有司务厅司务,左、右二寺寺正、寺副、左、右评事。清顺治元年(1644)沿置,定满、汉卿各一人,满、汉少卿各一人,其属有堂评事满洲一人,司务厅司务满、汉各一人,左、右寺丞满洲、汉军、汉各一人,左、右评事汉各一人;另有左、右寺正,左、右寺副;顺治十一年差寺正、寺副各一人充各省恤刑官,康熙三十八年(1699)省左、右寺副,乾隆十七年(1752)改左、右寺正为寺丞;凡平反重辟,皆由三法司会勘,刑部定疑谳,都察院纠核,归其平决,并参与朝廷大政。
-
- 演了一场戏就追上了卓文君?揭秘司马相如是如何泡上卓文君的
- 才华,与相貌、金钱并列,自古以来,就是吸引异性的三大法宝之一。男人有才,何患无妻。
-
- 袁绍家族四世三公,传承的到底是什么?
- 尽管有人把袁氏家族的渊源追得很远,但正史不载,野史不信,笔者只是按照《后汉书》的记载追到袁绍的七世祖袁良那里。
-
- 刘鹗与甲骨文历史上第一部著录书《铁云藏龟》
- 您看到展柜中所陈列的线装本书籍是《铁云藏龟》。这本书是“殷墟”甲骨文历史上的第一部著录书,刘鹗辑。 ——中国文字博物馆解说
-
- 秦王“子婴”为始皇弟成蟜子说——补《史记》秦王婴列传
- “子婴”是末代秦王,关于他的出自,由于史书的失载,文献的歧异,至今没有可信的结论。本文参考历来学者的不同意见,重新检讨史料,考订“子
-
- 晋襄公太懦弱,大臣在他身上吐痰,都不计较!
- 这也是一代雄主之后接班人的共同特征,如胡亥较之于嬴政,汉惠帝较之于汉高祖,刘禅较之于刘备,唐高宗较之于唐太宗,建文帝较之于明太祖,都
-
- 商均墓在哪里?商均墓介绍
- 商均墓位于虞城县北 12 .5公里的利民镇 (原虞城县城) 西南。现存墓高4米 ,直径35米。据《虞城县志》记载:“虞帝子商均墓,位于城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