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

书籍:中国古代职官大辞典 作者:张政烺 朝代:1990-10-01 专题:书籍

①太师、太博、太保的合称。西周已有此称,皆为最高辅政大臣。两晋北朝改称三太、三师,北周复称三公,坐而论道,不治政务。隋、唐至北宋初改称三师,徽宗政和二年(1112)复称三公,为真宰相之职,后亦作为勋臣的加官。辽、金称三师,元、明、清复称三公。自隋、唐以来,多用作元老重臣加官、赠官的最高荣衔,地位极尊,所施极严,文臣罕有生加者。②或说西周以称司徒、司、司空,亦为最高辅政大臣。西汉成帝以后,以称大司马、丞相(大司徒)、御史大夫(大司空),皆为宰相,各置府僚,共同负责国家政务,亦称“三司”,位望崇高。东汉改名太尉、司徒、司空。仍置府僚,参议大政,名义上分部九卿,实际上仅处理庶务,机要政务悉归尚书台。三国两晋南北朝沿置,皆为名誉宰相,无实际职掌,或参理庶务,多作为大臣的加官、赠官,地位低于三师、二大。北周罢,改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隋、唐复置,用作亲王、大臣的加官荣衔,位次三师。晚唐、五代加授藩镇,所施甚滥。北宋初用作宰相、亲王、使相的加官,除授甚严。徽宗时罢,改称太师、太傅、太保。辽、金复置,仍为加官、赠官。

上一篇:三少 下一篇:三长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齐恒公守诺还地
齐恒公守诺还地
齐恒公也是个信守承诺的明君,让我们来看看他守诺还地的故事。齐桓公即位后,亲自率领大军攻打曾经帮助公子纠争夺王位的鲁国, 鲁军节
秦穆公的“西部大开发”
秦穆公的“西部大开发”
比晋文公稍晚一些时候,秦穆公在西方也建立了自己的霸业(再次提醒,因为秦穆公一直是在西部混,本书就未把他列入春秋五霸)。秦人为嬴姓,本
汉文帝执法杀舅父
汉文帝执法杀舅父
汉文帝刘恒(前202—前157),重视农耕,减轻地税、赋役等农民的负担,执行了“与民休息”的政策,使汉初农业生产迅速恢复;他在历代帝王中又以
清明节的由来,晋文公并不是真想杀介之推
清明节的由来,晋文公并不是真想杀介之推
晋文公流亡的时候,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最艰难的阶段,就是流亡团队经过卫国的时候。他们不仅遭遇卫成公的冷遇,连卫国的百姓也不
王翦攻楚 先讨封赏
王翦攻楚 先讨封赏
王翦,战国末期秦国著名军事家。他任将军时,正是秦始皇征伐六国,统一天下之时。王翦南征北战,功勋显赫,是一位既报国又谋身的谋略家。王
李广与程不识的不同之处
李广与程不识的不同之处
李广与程不识都是西汉名将。李广的祖上李信是秦国大将,曾率数千人攻逐燕太子丹,并生擒之,后因夸口用20万人可灭楚国,失败而归。李广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