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等水准测量

书籍:工程测量实用技术手册 作者:《彩色版·小学生词典》编写组 朝代:2009-09-01 专题:书籍

三、四等水准测量,除了应用于国家高程控制网的加密外,还能够应用于建立小区域首级高程控制网。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起算点高程应尽量从附近的一、二等级水准点引测,若测区附近没有国家一、二等水准点,则在小区域范围内可采用闭合水准路线建立独立的首级高程控制网,假定起算点的高程。三、四等水准测量及等外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列于表5-9。

表5-9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三、四等水准测量一般采用双面尺法观测,其在一个测站上的技术要求见表5-10。

表5-10 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1.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程序和记录方法

(1)三等水准测量每测站照准标尺分划顺序

1)后视标尺黑面,精平,读取上、下、中丝读数,记为(1)、(2)、(3);

2)前视标尺黑面,精平,读取上、下、中丝读数,记为(4)、(5)、(6);

3)前视标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7);

4)后视标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8)。

三等水准测量测站观测顺序简称为“后-前-前-后”(或黑-黑-红-红),其优点是可消除或减弱仪器和尺垫下沉误差的影响。

(2)四等水准测量每测站照准标尺分划顺序

1)后视标尺黑面,精平,读取上、下、中丝读数,记为(1)、(2)、(3);

2)后视标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4);

3)前视标尺黑面,精平,读取上、下、中丝读数,记为(5)、(6)、(7);

4)前视标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8)。

四等水准测量测站观测顺序简称为“后-后-前-前”(或黑-红-黑-红)。

下面以三等水准测量一个测段为例介绍双面尺法观测的程序(四等水准测量也可以采用),其记录与计算参见表5-11。

表5-11 三、四等水准测量观测手簿

2.测站计算与校核

(1)视距计算

后视距离:(9)=[(1)-(2)]×100

前视距离:(10)=[(4)-(5)]×100

前、后视距差:(11)=(9)-(10)

前、后视距累积差:本站(12)=本站(11)+上站(12)

(2)同一水准尺黑、红面中丝读数校核

前尺:(13)=(6)+K-(7)

后尺:(14)=(3)+K-(8)

(3)高差计算及校核

黑面高差:(15)=(3)-(6)

红面高差:(16)=(8)-(7)

校核计算:红、黑面高差之差(17)=(15)-[(16)±0.100]

或(17)=(14)-(13)

高差中数:(18)=[(15)+(16)±0.100]/2

在测站上,当后尺红面起点为4.687m,前尺红面起点为4.787m时,取+0.100;反之,取-0.100。

(4)每页计算校核

1)高差部分

每页上,后视红、黑面读数总和与前视红、黑面读数总和之差,应等于红、黑面高差之和,还应等于该页平均高差总和的两倍,即

对于测站数为偶数的页:

∑[(3)+(8)]-∑[(6)+(7)]=∑[(15)+(16)]=2∑(18)

对于测站数为奇数的页:

∑[(3)+(8)]-∑[(6)+(7)]=∑[(15)+(16)]=2∑(18)±0.100

2)视距部分

末站视距累积差值:末站(12)=∑(9)-∑(10)

总视距=∑(9)+∑(10)

3.成果计算与校核

在每个测站计算无误后,并且各项数值都在相应的限差范围之内时,根据每个测站的平均高差,利用已知点的高程,推算出各水准点的高程。至此完成了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整个过程。

4.等外水准测量

等外水准测量,是用于工程水准测量或测定图根控制点的高程。其精度低于四等水准测量,故称为等外水准测量(也叫五等水准测量)。

上一篇:极坐标法 下一篇:三角高程测量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孔子的学生中,有一对父子。父亲名叫曾晳,儿子名叫曾参。曾参被后人称为曾子,他受到孔子和父亲曾皙的长期熏陶,对孔子的学说不但理解深
秦王“子婴”为始皇弟成蟜子说——补《史记》秦王婴列传
秦王“子婴”为始皇弟成蟜子说——补《史记》秦王婴列传
“子婴”是末代秦王,关于他的出自,由于史书的失载,文献的歧异,至今没有可信的结论。本文参考历来学者的不同意见,重新检讨史料,考订“子
聂政:史上最顾家的杀手
聂政:史上最顾家的杀手
根据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聂政者,轵深井里人。”聂政是郭解的老乡,也是轵地 (今河南省济源境内)人氏,深井相当于轵县的一个乡。豫
范雎,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典故
范雎,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典故
范睢是魏国人,出生在一个穷苦的家庭,爹娘勒紧裤腰带送他读了几年书,然后就周游列国到处找工作,漂泊数年一事无成之后回到了家乡魏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