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的吸水性与吸湿性
(一)材料的吸水性
材料在水中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吸水性。吸水性的大小用吸水率表示,吸水率有两种表示方法:即质量吸水率和体积吸水率。
1.质量吸水率
质量吸水率是指材料在吸水饱和时,所吸收水分的质量占材料干燥状态下质量的百分率。质量吸水率可用下式计算:
式中 W——材料的质量吸水率(%);
m——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的质量(g);
m——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质量(g)。
2.体积吸水率
体积吸水率是指材料在吸水饱和时,所吸收水分的体积占材料自然状态下体积的百分率,体积吸水率可用下式计算:
式中 W——材料的体积吸水率(%);
V——材料吸收水分的体积(cm);
V——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cm);
ρ——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表观密度(g/cm);
ρ——水的密度(g/cm),在常温下取1.0g/cm。
多数情况下材料是按质量计算吸水率,但也有按体积计算吸水率的。如果材料具有细微而连通的孔隙,则其吸水率较大,若是封闭孔隙,水分就不容易渗入;粗大的孔隙水分虽然容易渗入,但仅能湿润孔壁表面而不易在孔内存留。所以,封闭或粗大孔隙材料,其吸水率是较低的。
材料质量吸水率与体积吸水率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W=Wρ (2-10)
各种材料的吸水率相差很大,如花岗岩等致密岩石的吸水率仅为0.5%~0.7%,普通混凝土为2%~3%,黏土砖为8%~20%,而木材或其他轻质材料的吸水率则常大于100%。
(二)材料的吸湿性
材料在潮湿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吸湿性。吸湿作用一般是可逆的,也就是说较干燥的材料在潮湿空气中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较潮湿的材料在干燥的空气中又可以向空气中释放水分。
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材料与空气湿度达到平衡时的含水率称为平衡含水率。材料吸湿后,其质量增加,但保温隔热性下降,强度和耐久性降低,体积发生变化,多数对工程产生不利影响。在常用的建筑材料中,木材的吸湿性特别明显,它能大量吸收水汽而增加质量,降低强度和改变尺寸,因此木门窗在潮湿环境中往往不易开关。保温材料如果吸收水分后,会大大降低保温效果,所以对保温材料应采取有效的防潮措施。
-
- 床母胎记———血管瘤
- 听到老一辈的人说:如果小孩身体上有一块红色胎记,是床母作记号来的。”到底“床母”作了是什么记号?会不会影响日后的健康?所谓的红色
-
- 齐桓公是怎么死的?齐恒公死因竟如此凄惨!
- 齐桓公简介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齐氏(其祖先原为吕氏),名小白。齐僖公的儿子、齐襄公的弟弟。春秋五霸
-
- 王莽改制
- 王莽改制是西汉末及新朝时由王莽推行的托古改制。初始元年(8年),王莽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是为始建国元年(9年
-
- 董卓生平
- 董卓诞于永和五年(141年),生来具备过人的怪力,能在马上左右开弓。年少时游历羌胡聚居地,与豪帅结交。后从事耕作,豪帅来访时以谋生的
-
- 李牧:首位击败匈奴的名将
- 李牧是赵国名将,出生年月不详,死于公元前229年。李牧和白起一样,为自己的国家做出无数贡献,最后却被国君杀害。李牧的死比白起更惨,因
-
- 孟子为什么“出尔反尔”?
- 身为亚圣的孟子为什么”出尔反尔”呢?其中流传着这么个故事。战国时代,有七个较为强大的诸侯国家,叫做“战国七雄”。但是您可不要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