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点、共线、共面问题
1.证线共点证线共点,基本途径是先确定两直线的交点,其次再证其他直线也经过这个点,一般说来,共点的这些直线常常是平面的交线.
2.证点共线 证点共线,基本途径是先证这些点均落在两个相交平面内,再依照公理2,它们必落在其交线上.
3.证点(线)共面 证点(线)共面,基本途径有两条:其一是先由某些元素确定一个平面,再证其余元素都在这一平面内:其二是先证这些元素分别在两个或多个平面内,再证这些平面重合.
例1 如图,已知△ABC在平面α外,直线AB、AC、BC分别与α交于E、F、G,求证:E、F、G三点共线.
策略 要证明E、F、G三点共线,只需证明点G在AB与AC确定的平面β与α的交线上.
证明 设经过AB、AC的平面为β.
∵AB、AC分别与平面α相交于E、F两点,
∴β∩α=直线EF.
又∵BC∩α=G,且直线,
∴G∈直线EF=β∩α,即E、F、G三点共线.
点评 证明三点共线,一般先证两点确定的直线是某两个平面的交线,再证第三个点是两平面的一个公共点,证明“点在直线”.“三点共线”、“三线共点”的命题,通常用公理2.
例2 三个平面α、β、γ两两相交于三条直线,即α∩β=c,β∩γ=a,γ∩α=b,已知直线a和b不平行.
求证:a、b、c三条直线必过同一点.
策略 证若干直线共点时,应先找出其中两条直线的交点,再找出其余直线所在的平面,证明交点是已知直线所在两个平面的公共点.
证明 ∵α∩γ=b,β∩γ=a
∴.
∵a、b不平行,
∴a、b必相交,设a∩b=P.
∵P∈a,,
∴P∈β,同理P∈α.
而α∩β=c,∴P∈c.
∴a、b、c相交于一点P.
即a、b、c三条直线过同一点.
-
- 齐桓公庭寮求贤
- 齐桓公一心想称霸于诸侯,他懂得 “得士者强,失士者亡”的道理,积极地招贤纳士。其中流传着这么个故事。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
-
-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 孔子的学生中,有一对父子。父亲名叫曾晳,儿子名叫曾参。曾参被后人称为曾子,他受到孔子和父亲曾皙的长期熏陶,对孔子的学说不但理解深
-
- 狐堰论法,与晋文公抬杠
- 晋文公问狐堰说:“我把丰富的食物,普遍赐给朝中的人,一杯酒、一盘肉都集中起来宴请宫中的人,壶中的酒不薄,新鲜的肉不存放起来。杀一头
-
- 九天玄女与福州线面的传说
- 宋朝诗人黄庭坚的《过土山寨》诗云:“南风日日纵篙撑,时喜北风将我行。汤饼一杯银线乱,蒌蒿数筯玉簪横。”诗中“银丝”说的就是线面
-
- 王翦离间计除李牧
- 秦国灭掉了韩国后,想一鼓作气再灭掉赵国,就派遣大将王翦、杨端和率领几十万大军分两路进攻赵国。一路由王翦任统帅从太原直接进逼邯
-
- 文侯与虞人期猎原文,文侯与虞人期猎翻译
- 文侯与虞人期猎原文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