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囊肿
一、概述
肝囊肿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肝脏良性疾病,根据发病的原因可分为非寄生虫性肝囊肿和寄生虫性肝囊肿两种。前者又可分为先天性、创伤性,炎症性和肿瘤性囊肿,其中先天性囊肿最常见,后者指肝包虫病,多见于我国西南和西北广大畜牧区。
二、分类
1.Sonntage曾作如下分类
(1)血液性及退化性囊肿。
(2)皮样囊肿。
(3)淋巴囊肿。
(4)内皮囊肿。
(5)因胆管梗阻而形成潴留性囊肿。
(6)囊性腺瘤。
2.Boyd曾将肝囊肿做如下分类
(1)与多囊肾伴存的肝囊肿。
(2)肿瘤伴发的肝囊肿。
(3)潴留性肝囊肿。
3.目前多数学者均作如下分类
(1)先天性肝囊肿:属真性囊肿,可同时发生卵巢、肾、胰、脾和肺等内脏囊肿。
(2)后天性肝囊肿:属假性囊肿,又分为:①肿瘤性,如畸胎瘤性囊肿、囊性腺瘤等;②创伤性,肝创伤后发生血肿或坏死液化而形成,囊内多含陈旧性血液或胆汁;③潴留性,又称感染性囊肿,多系肝内胆管结石并胆管炎性狭窄致肝内胆管扩张而形成潴留性囊肿,囊内多含细胞碎片和脓细胞等。
上一篇: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下一篇:非寄生虫性肝囊肿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王冕好学
- 元朝末期,出了个有名的画家王冕。从小好学,而家境贫寒。由于读不起书,只好帮着家里放牛。七八岁时,有一天他路过学堂门口,听到里面琅琅
-
- 齐桓公庭寮求贤
- 齐桓公一心想称霸于诸侯,他懂得 “得士者强,失士者亡”的道理,积极地招贤纳士。其中流传着这么个故事。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
-
- 将介之推局限于忠孝 是对他的矮化!
- 介之推的传说在民间流传开以后,他几乎成为忠臣与孝子的代言人,但尽管如此,历朝历代都有人对介之推的传说提出质疑,如《荆楚岁时记》寒
-
- 殽之战,晋襄公应该负什么责任
- 晋国与秦国是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秦晋之好,既是其互为婚姻的写照,也是双方战略结盟的象征,成为盟国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共襄大业
-
- 晋襄公继承君位,皆用父亲生前所用的重臣
- 晋襄公,姬姓,名欢,晋文公之子,母逼姞,继位前称公子欢。晋文公九年(公元前628年)冬天,晋文公去世,公子欢继任晋国国君之位,是为晋襄公。晋献
-
- 秦庄襄王,异人在位3年去世!
- 秦庄襄王,名异人,改名子楚(公元前?~前247年)。秦孝文王子。孝文王死后继位。在位3年,病死。葬于葚。秦庄襄王画像嬴异人,曾在年轻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