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桂枝麻黄青龙用药三证
仲景论表证.一则桂枝.二则麻黄.三则青龙.桂枝治中风.麻黄治伤寒.青龙治中风见寒脉.
伤寒见风脉.此三者人皆能言之.而不知用药对病之妙处.故今之医者不敢用仲景方.无足怪也.
且脉浮而缓者.中风也.故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仲景以桂枝对之.脉浮紧而涩者.
伤寒也.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仲景以麻黄对之.至于中风脉浮紧.伤寒脉浮缓.仲景皆以青龙对之.何也.予尝深究三者.审于证候.脉息相对.用之无不应手而愈.
何以言之.风伤卫.卫、气也.寒伤荣.荣、血也.荣行脉中.卫行脉外.风伤卫.则风邪干阳气.阳气不固.发越而为汗.是以自汗而表虚.故仲景用桂枝以发其邪.用芍药以助其血.盖中风则病在脉之外.其病稍轻.虽同曰发汗.特解肌之药耳.故桂枝证云.令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是知中风不可大发其汗.大发其汗.则反动荣血.邪乘虚而居其中.故不除也.寒伤荣.则寒邪干阴血.而荣行脉中者也.寒邪居脉中.则非特荣受病也.邪自内作.则并与卫气犯之.久则浸淫及骨.是以汗不出而烦冤.仲景以麻黄大发其汗.又以桂枝辛甘.而其发散.欲捐其内外之邪.荣卫之病故尔.大抵二药皆发汗.而桂枝则发其卫之邪.麻黄并与荣卫而治之.固有浅深也.何以验之.仲景桂枝第十九证云.病尝自汗出者.以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耳.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又第四十七证云.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宜桂枝汤.是知中风汗出者.荣和而卫不和也.又第一卷云.寸口脉浮而紧.浮则为风.紧则为寒.风则伤卫.寒则伤荣.荣卫俱病.骨节烦疼.当发其汗.是知伤寒浮紧者.荣卫俱病也.麻黄汤中.并桂枝而用.此仲景之意欤.至于青龙.虽治伤寒见风脉.伤风见寒脉.然仲景云.汗出恶风者.服之则筋惕肉.故青龙一证尤难用.必须形证谛当.然后可行.王实止以桂枝麻黄各半汤代之.盖慎之者也.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晋惠公和秦穆公互嫁公主,但秦晋之好未必好!
- 秦国和晋国为借粮食的事打起来了。首先,晋国遇上饥荒,晋惠公派大夫庆郑,到西邻的秦国买粮食。秦国觉得不能为富不仁,秦穆公说:“天灾流
-
- 妺喜人物简介 揭秘妺喜是怎么死的!
- 相传夏桀攻打过岷山,得到了两位名为琬和琰的美女。这两个女人不仅长得妩媚,还很会跳舞,桀陷入了对她们的迷恋,还把她们的名字刻在了华
-
- 揭秘:曾子去世前为何要换席子?
- 孔子的学生中,有一对父子。父亲名叫曾晳,儿子名叫曾参。曾参被后人称为曾子,他受到孔子和父亲曾皙的长期熏陶,对孔子的学说不但理解深
-
- 狐堰论法,与晋文公抬杠
- 晋文公问狐堰说:“我把丰富的食物,普遍赐给朝中的人,一杯酒、一盘肉都集中起来宴请宫中的人,壶中的酒不薄,新鲜的肉不存放起来。杀一头
-
- 孟子谏齐宣王勿好财色
- 一次,有人建议齐宣王拆毁明堂,齐宣王去向孟子讨教:“先生,您说要不要拆毁明堂?”齐宣王孟子答道:“明堂是有道德而能统一天下的王者的殿
-
- 殽之战,晋襄公应该负什么责任
- 晋国与秦国是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秦晋之好,既是其互为婚姻的写照,也是双方战略结盟的象征,成为盟国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共襄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