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连当否之争
中国古代社会关于在刑法适用时是否应使用株连刑的争论。株连,即一人犯罪,刑及其亲属、甚至邻里、门生、故吏等。此种刑罚始于商代。西周初期,统治者以“明德慎罚”思想为指导,提出“罪人不孥”、“父子兄弟罪不相及”,反对株连。先秦儒家为体现“仁政”,也反对株连。提出“恶恶止其身”。而法家推行什伍制,不仅主张一人有罪,祸及九族。而且对没有“告奸”的邻里也要严惩。汉代“盐铁会议”上,御史大夫桑弘羊与贤良文学派就此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桑弘羊赞成株连,认为此刑不仅可以严惩族人不教之过,而且可以预防犯罪。贤良文学派反对株连,认为严刑峻法包括株连,不仅不能预防犯罪,而且会使民心离散,以至“父子相背,兄弟相慢”、“骨肉相残,上下相杀。”明代丘睿详细阐述了反对株连的理由:一人犯罪,刑及其他人是妄杀无辜;株连常常激化社会矛盾,导致民变。历史上反对株连者虽然不乏其人,但在司法实践中株连之刑始终存在,体现了封建法律的残酷性。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唐太宗李世民为人怎么样 李世民为什么不爱武则天
- 李世民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使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649年逝世,享
-
- 孟子为何被荀子所“非”?
- “非”带有否定、批判的意思,孟子为何被荀子所“非”呢?且让我们一探究竟。荀子把孔子当做圣人看待,从政治主张、学术思想,到道德情操
-
- 晋襄公重用赵盾,竟人事决策上的最大败笔!
- 晋襄公重组三军时,是以狐射姑为中军帅的,赵盾只担任中军佐,即副司令。可是,老资格的重臣阳处父的一番说辞,“赵盾贤于贾季”,让耳根子软
-
- 詹天佑巧妙设计人字形铁路穿越八达岭
- 大勇大智穿越八达岭京张铁路工程难在哪?难就难在第二段工程,而难中之难是隧道开挖。第二段工程地势险峻,山高谷深,其中最艰险的是关沟
-
- “田忌赛马”的智慧是恶智慧吗?
- 同一事件,可以有不同的解读,我们应该看到孙膑的跳出惯性思维,也应该知道这是在钻规则的空子。但在现实社会,要想更好地竞争与合作,田忌
-
- 赵奢收税不畏权
- 赵奢(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八名将之一。最初为赵国的田部官吏。由于不满平原君家拒绝缴纳租税,赵奢按律治罪,前后杀死了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