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罪从轻
西周时《吕刑》中体现的法律思想和刑罚原则。进一步发展了周初的“明德慎罚”思想,体现了宽刑慎罚的基本精神。“疑罪从轻”是指对审查不清,有疑问的罪行应从轻处罚,或以金赎罪。“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其审克之”。就是说,某一犯罪行为触犯了五刑,但是经审核又不完全符合五刑的规定。就应减等从轻,按五种罚金的规定来处罚;如果犯罪事实经审查也不完全符合五罚的规定,再减等从轻,按五种过失论罪处罚。由重而轻,依次递减。“疑罪从轻”原则有利于阶级统治,也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并完善周代社会的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其对后世社会的立法、司法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九天玄女与福州线面的传说
- 宋朝诗人黄庭坚的《过土山寨》诗云:“南风日日纵篙撑,时喜北风将我行。汤饼一杯银线乱,蒌蒿数筯玉簪横。”诗中“银丝”说的就是线面
-
- 淳于髡借机讽谏齐威王
- 齐威王八年(前371),楚国派遣大军侵犯齐境。齐王派淳于髡出使赵国请求救兵,让他携带礼物黄金百斤,驷马车十辆。淳于髡仰天大笑,将系帽
-
- 晋襄公重用赵盾,竟人事决策上的最大败笔!
- 晋襄公重组三军时,是以狐射姑为中军帅的,赵盾只担任中军佐,即副司令。可是,老资格的重臣阳处父的一番说辞,“赵盾贤于贾季”,让耳根子软
-
- 召公遗物召公簋讲述的往事
- 2006年11月,陕西省扶风县城关镇五郡西村发现一座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窖藏,出土器物27件(组)。其中两件带有铭文的五年琱生尊最为重要,
-
- 秦孝文王,秦国最悲催的君主
- 秦孝文王(公元前302年-公元前250年 ),嬴姓,赵氏,名柱 (一作式 ),亦称安国君,秦昭襄王次子,战国时期秦国君主,正式在位仅3天。公元前250年,秦孝
-
-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 司马错与张仪就伐蜀或是伐韩的问题,争论于秦惠王之前,司马错主张伐蜀。张仪说:“不如伐韩。”惠王说:“我愿听听你的意见。”司马错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