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法学
研究人的法律行为,重点是官方的立法行为、尤其是审判行为的理论。行为主义法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结构功能主义的法律社会控制论。行为主义法学把美国T·帕森斯(Parsons)等人的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学理论移入法学领域来建构自己的模型论,主要是“法律社会控制模型”和“法律纠纷模型”这两种模型论。“法律社会控制模型”认为,法律社会控制的效果,取决于个人间的“相互期待行为”的“顺应”程度。为保证相互期待行为的顺应,又进一步设定解决法律纠纷的“法律必要功能”这个概念,建立“法律纠纷模型”。行为主义法学的代表人物是G·舒伯特(Schubert)。他提出的图表模型是行为主义法学关于司法政策制定理论的一个简要的概括。他认为,一项司法政策甚至相应的法律规范的维持或废止、修改、订立,正是以这个模型对许许多多案件的处理所提供的资料为基础的。这一模型是为了解决国家当局确定和调整司法政策问题,亦即在更高的程度上、更广的范围内,以及更深入地去实现法律的社会控制的任务。舒伯特的司法政策制定的整体模型理论,除了上边讲到的数量观点、将高级物质运动形式还原为低级形式、超阶级性之外,它的最突出的特点是:在客观上,使统治阶级能够适应形势变化,及时地调整司法政策,从而有更为积极的和更为重要的意义。行为主义法学给法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对于法律实证主义或概念法学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其次,行为主义法学的方法论给法律的应用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手段。它效能高,准确度大,比较客观,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进行法律的研究和应用。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
- 思想家曾子的故里在哪里 曾子的后人是谁
- 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一共活了七十一岁,春秋鲁国人。十六岁的时候认识了孔子,拜在其门下,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勤奋好学,孔子死后将衣
-
- 黄石公是什么人呢?为什么要给张良一本书?
- 黄石公(约公元前292年-公元前195年),秦汉时隐士,别称圯上老人、下邳神人,后被道教纳入神谱。《史记·留侯世家》称其避秦世之乱,隐居东
-
- 韩懿侯和赵成侯闹意见,竟让魏国逃过亡国一劫
- 话说赵国新近刚死了国君(公元前375年,赵敬侯去世,赵成侯继位),不便出远门打家劫舍。反正前方也有魏老大顶着,没他什么事,便私下盘算着搞
-
- 宋端宗 - 在流亡途中受惊而死的南宋幼帝
- 宋端宗赵昰(公元1269-1278年),南宋第八位皇帝,庙号端宗,谥号裕文昭武愍孝皇帝,又有史称宋帝昰。宋端宗赵昰(1269年7月10日-1278年5月8日,昰:
-
- 庞涓轻敌,惨遭兵败?
- 周显王28年,魏惠王派庞涓统帅大军,去攻打韩国。韩国抵挡不住魏军,被迫向齐国求援,齐国国王召集大臣们商议,是否出兵去救韩国。
-
- 朱熹定“四书”
- 儒家的经典汗牛充栋,就是最重要的“五经”也是篇轶繁浩,文义艰深,一般人要读懂还真不容易。北宋时的程颢、程颐兄弟有感于此,他们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