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法律辞典

欺诈

书籍:法律辞典 作者:法律出版社 朝代:2003-1-1 专题:书籍

又称“诈欺”。指故意欺骗他人,使他人陷入错误并基于此种错误而为意思表示的行为。欺诈的构成要件是:(1)须欺诈人有欺诈的故意。欺诈故意指欺诈人有使受欺诈人陷入错误并因此种错误而为一定的意思表示的故意。因此,欺诈的故意包括二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有使受欺诈人陷于错误的故意,也就是对于自己所为的虚伪行为有意识,对于使受欺诈人陷于错误亦有意识;第二个层次是有使受欺诈人依其错误而为一定的意思表示的故意,也就是欺诈人对于受欺诈人因错误而为意思表示有认识。(2)须欺诈人在客观上有欺诈行为。欺诈行为指为使受欺诈人陷于错误或加深错误、保持错误而虚构、变更、隐匿事实的行为。因此,欺诈行为有三种:捏造虚假事实,隐匿真实事实以及变更真实事实。其实施手段可以是直接的,亦可以是间接的,可以是直接针对相对人的,亦可以是针对第三人的。通常而言,欺诈是积极的行为,消极不作为不构成欺诈。但是,如果根据法律、习惯或契约,行为人负有告知义务而行为人不予告知,即构成沉默,亦构成欺诈行为。(3)须受欺诈人因欺诈而陷入错误。民法上的欺诈不同于刑法上的欺诈,无欺诈的未遂。如果欺诈人客观上实施了欺诈行为,但受欺诈人没有因此陷于错误,也不构成欺诈。所谓错误包括法律行为内容的错误和法律行为动机的错误。(4)须受欺诈人因欺诈而为意思表示。即错误与意思表示之间有因果关系。如果没有错误,受欺诈人就不会为意思表示或根据不同的条件为意思表示,即表明错误与意思表示之间有因果关系。欺诈行为的效力可以是无效的,也可以是可撤销的。原则上讲,欺诈行为是可撤销的行为,基于表意人的撤销权的行使,使法律行为溯及既往地无效。但如果欺诈行为是严重的,使法律行为严重背离表意人的意愿,则欺诈行为应为无效行为。在当事人之间,欺诈的效力又可以区分为两种情况:欺诈人为当事人一方时,因受欺诈而为意思表示的人,可以撤销其意思表示;欺诈人为第三人时,如果表意人的意思表示有相对人时,以相对人明知或可得而知此欺诈事实条件,表意人可以撤销其行为;如意思表示无相对人,表意人可以撤销其行为。对于第三人而言,受欺诈而为意思表示,其撤销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不得以撤销对抗善意第三人并非没有善意第三人时不得撤销,但是即使撤销,也仅在当事人及恶意第三人间发生效力,对于善意第三人,不因撤销而使其意思表示无效。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中山王刘胜怎么淫乱的 中山靖王刘胜贪恋美色
中山王刘胜怎么淫乱的 中山靖王刘胜贪恋美色
刘胜是汉武帝刘彻同父异母的哥哥,是汉武帝年间的一位诸侯王。刘胜去世后,追封他的谥号为“中山靖王”。刘胜十一岁的时候成为了中山
袁绍家族四世三公,传承的到底是什么?
袁绍家族四世三公,传承的到底是什么?
尽管有人把袁氏家族的渊源追得很远,但正史不载,野史不信,笔者只是按照《后汉书》的记载追到袁绍的七世祖袁良那里。
拜孔夫子,还是拜文曲星
拜孔夫子,还是拜文曲星
中国人有深厚的敬畏知识和看重读书人的传统,都希望能在考试中考出个好成绩,出人头地,可是在“知识崇拜”方面却并存着两个偶像,孔夫子
孔子门人曾子故里在哪里
孔子门人曾子故里在哪里
曾子又叫曾参,是春秋末年鲁国人,山东作为孔孟之乡,人文色彩浓厚,曾子也是山东省嘉祥县人,这点从史记和建筑遗迹上都可以看出来。
九天玄女:助黄帝胜蚩尤
九天玄女:助黄帝胜蚩尤
九天玄女几乎要成为一个战神了。她第一次出现就是在黄帝和蚩尤的恶战中,春秋时又化身越女传授剑法给越国战士,在《水浒传》中又是宋
晋穆侯为何讨厌他刚出世的儿子,还给取名叫“记仇”?
晋穆侯为何讨厌他刚出世的儿子,还给取名叫“记仇”?
周宣王死后,太子姬宫湦(sheng)继位,这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周幽王。从这一刻起,周王朝开始进入了多事之秋,一场又一场的好戏即将开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