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夷待访录
书名。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羲著。“明夷”是《易经》的卦名,有“箕子之明夷”句。著者以箕子待周武王之访而作《洪范》自喻,意谓在世局将明未明之际,著成此书以待明主。本书成于康熙二年(1663年),内有《原君》、《原臣》、《原法》、《置相》、《学校》、《取士》、《田制》、《兵制》、《财计》、《胥吏》、《阉宦》等21篇。本书的主要思想内容有:(1)学校应成为“公其非是”的参政机关,太学祭酒可以对君主直陈政之缺失,地方学官也有权纠责郡县长官的政事。(2)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天下之法”指夏商周三代以上的法,它为天下黎民的生养教化而设,“未尝为一己而立也”;三代以降所立之法,都出于君主一姓,是没有“一毫为天下之心”的“一家之法”。以前者取代后者是历史的必然。他批评“守法无建”、“法祖从王”的宋明理学家为不足取的“俗儒”,指出“古今之变”的要义,以通变的精神来反对君主专制。(3)法重于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认为不打破“桎梏天下人之手足”的“一家之法”,虽有“能治之人”,也无法施展才智。有了良法,再辅以“能治之人”,就会相得益彰。即使不得其人,也因法的约束,不致“深刻罗网”,反害天下。(4)革除胥吏窃权弄法的弊症。胥吏“创为文网,以济其私”,致使天下只有胥吏之法,无朝廷之法。主张应分选进士、监生、弟子等担任中央和地方的各职胥吏。黄宗羲在本书中所体现出来的反封建启蒙思想至近代为康有为、梁启超所用,成为其变法维新的一个思想来源。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
- 刘邦为何从轻儒到尊儒?
- 刘邦为何从轻儒到尊儒?这其中发生了什么让他改变了对儒生的看法?且让我们跟着历史的巨轮一探究竟。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崇尚法治,罢黜儒
-
- 妇女祭祀床公、床母
- 我国汉族有床神信仰,床神有床公、床母之分。也许是由于妇女在生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民间在床神信仰中,多以“床婆”、“床母”相称,而“
-
- 介之推割股侍主,晋文公为何不封赏介之推?
- 一般的观点认为,重耳成为晋文公以后,封赏时忘了介之推。其实割股那么轰轰烈烈的事,要说忘了,大概不太容易。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晋文公
-
- 狐偃劝晋文公退避三舍,击退楚军
- 晋文公在各诸侯国的威望很高,很多小国有难,都会找晋文公帮忙。有一天,宋襄公的继任者宋成公写信给晋文公,说楚国要联合三国攻打宋国,请
-
- 孟子智谏齐宣王爱戴百姓
- 战国时的齐宣王一心想称霸于天下。一天,他问孟子(约前372—前289年):“像我这样的人能不能统一天下?”孟子和齐宣王孟子觉得眼下人民生
-
- 孟子为何被荀子所“非”?
- “非”带有否定、批判的意思,孟子为何被荀子所“非”呢?且让我们一探究竟。荀子把孔子当做圣人看待,从政治主张、学术思想,到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