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法律辞典

隆礼重法

书籍:法律辞典 作者:法律出版社 朝代:2003-1-1 专题:书籍

战国思想家荀子的法律思想。荀子在总结儒法两家思想后提出“礼法”并重的治国主张。一方面荀子吸收了儒家的重“礼”思想。注重“礼”在治国中的地位作用:“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认为礼治所倡导的等级秩序和道德伦理是永恒不变的基本准则,所以,礼在治国中不可或缺,而且应置之于首要地位,即“隆礼”。另一方面荀子又吸收了法家的“法治”思想,认为法是治国中同样不可缺少的手段:“法者,治之端也”。他主张公布成文法,赞成法家的信赏必罚思想。要求统治者做到不赏无功,不罚无罪,赏必当功,刑必称罪。同时荀子反对“不教而诛”和“教而不诛”,认为当教则教,当诛则诛。较孔、孟更趋完善。所以荀子既“隆礼”又“重法”,做到礼法并举,德刑兼治,把“礼”与“刑”描述为治国的“经”。荀子的“隆礼重法”论兼收并蓄儒法两家的精华,将他们融为一体,成为儒法合流的先驱。

上一篇:六赃 下一篇:聋哑人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甘罗:秦国的神童使臣
甘罗:秦国的神童使臣
甘罗,秦国下蔡人,祖父甘茂,是秦国一位著名的人物,曾担任秦国的左丞相。“将门出虎子,”在他祖父的教导下,甘罗从小就聪明机智,能言善辩,深
甲骨文用辞及福祐辞
甲骨文用辞及福祐辞
“用”字在甲骨文中出现超过两千次,属极为常见的字词之一。“用”字大部分出现在祭辞中,但也有不少与祭祀无关的文例;另外还有几百条
秦穆公:羊皮换贤
秦穆公:羊皮换贤
秦穆公(?─前621),名任好,春秋时期秦国国君。自幼便胸怀大志,于公元前659年即位,他在位期间,内修国政,外图霸业,任人唯贤,使国势逐渐强大起来
清末代皇帝溥仪:全世界唯一登基三次和退位三次的皇帝
清末代皇帝溥仪:全世界唯一登基三次和退位三次的皇帝
1908年11月的一个寒冷冬夜,宫中突然派出一大队的太监来到醇亲王府,在好一阵手忙脚乱之后,一个半睡半醒的孩子在父亲及乳母的陪同下被
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吗?
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吗?
司马迁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为我们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名作《史记》。然而,是不是有了司马迁才有《史记》呢?事实并非如此
郭开如何陷害廉颇
郭开如何陷害廉颇
古今中外的志士仁人都特别强调爱国主义精神。宋代的陆游曾写道:“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美国总统林肯说:“黄金诚然是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