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赃
中国古代法律中对六种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犯罪的总称。赃物指因贪污受贿或盗窃等原因而取得的财物。其定罪科刑,自唐律始皆为六种,但各朝代有所不同。唐律规定的六赃是:(1)受财枉法,即官吏因收受贿赂而歪曲或破坏法律;(2)受财不枉法,即官员虽收受贿赂但未歪曲或破坏法律;(3)受所监临财物,即非因公事而接受下属吏民的财物;(4)强盗;(5)窃盗;(6)坐赃,即官吏、平民用不正当手段取得财物,所谓“非监临主司因事受财,而罪由此赃”。唐律六赃,一般指官吏而言,故规定在《职制篇》;非官吏得赃,大都是诈欺、诓骗等类,并无枉法不枉法之分,故多规定在《杂律篇》。其处刑,枉法重于不枉法,受所监临重于坐赃,强盗重于窃盗。清薛允升《唐明律合编》中有《唐律六赃图》。《明清律集解附例》卷首附有《六赃图》,为:(1)监守盗;(2)常人盗;(3)窃盗;(4)枉法;(5)不枉法;(6)坐赃。无受所监临及强盗赃,而有监守盗及常人盗两种。计赃之法,监守盗(贪污自己经管的财物)最重,常人盗与枉法等,窃盗与不枉法等,坐赃最轻。《清律集解附例》卷首也附有《六赃图》,为:(1)监守盗;(2)常人盗;(3)坐赃;(4)有禄人(指官吏)枉法,无禄人枉法;(5)有禄人不枉法,无禄人不枉法;(6)窃盗。初与明律同,后改分二图,一图监守盗、常人盗、坐赃三等,另一图有禄人枉法与无禄人枉法、有禄人不枉法与无禄人不枉法、窃盗三等。监守盗处罚最重,赃四十两杂死斩;有禄人枉法,赃八十两实死即真犯绞;常人盗赃八十两杂死绞;无禄人枉法、赃一百二十两实死绞;有禄人不枉法一百二十两以上实死绞;窃盗赃一百二十两以上实死绞;无禄人不枉法罪止流三千里,杖一百,而坐赃最轻,赃五百两徒三年,杖一百。
-
- 晋襄公漏言害两臣!领导泄密可咋整?
- 公元前621年,晋国准备和狄国开战,晋襄公拟派狐夜姑(一作射姑)为主将,赵盾做副将,带兵出征。晋襄公画像晋襄公:(公元前621年):姬姓,讳欢,谥号曰
-
- 秦庄襄王,千古第一大帝嬴政的生父
- 秦孝文王是个悲情君王,等了几十年终于轮到自己当皇帝,却在位仅仅三天,就寂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在此之前,先王昭襄王,带领着秦国在一统
-
- 子产为人不苟私情
- 为什么说子产为人不苟私情呢?其中有这么一个故事。
-
- 古代唯一被腰斩的公主,美貌异常,3个刽子手都不忍行刑!
- 古代几千年封建社会,皇权体制下,皇子公主那绝对是至高无上,备受恩宠的。然而,历史上并不是每个公主都能善始善终,有时候生在皇家也未必
-
- 杜甫人生经历过哪些时期?杜甫人生经历简介
- 说起诗帝,我们首先会想到的就是“李杜诗篇万口传”,在这句话中的李杜分别讲的是我国盛唐时期的诗仙李白和晚唐时期的诗圣杜甫,今天小
-
- 杜甫死因探密:并非贪吃撑死的而是死于食物中毒
- “杜甫”在2012年突然蹿红,忙碌的身影出现在网络的各个角落。其实,历史上的杜甫也真的很忙,只是忙的内容并没有多么高雅,而是为了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