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事制度
指国家间派遣领事行使特定官方职务的制度。历史上较常设外交使团为早。在古代希腊和罗马已存在领事制度的萌芽。在中世纪,由于地中海城市与东方国际贸易发展,近代领事制度逐渐形成。中世纪后期,在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的商业城镇中,外国商人常在同行中选举“仲裁领事”或“商人领事”仲裁商务争议。15世纪,西欧一些国家和西亚已派有不少领事。到16世纪,领事逐渐改由国家派任,享有对本国侨民的民事、刑事管辖权。在17和18世纪,领事职权曾一度缩小。19世纪时,随着国际贸易和航运业的发展,领事制度得到重视和进一步发展,有关领事的通商航海条约和领事条约以及国内法律日益增多,西方列强利用领事制度作为争夺市场和向外扩张的工具,在远东特别是在中国攫取领事裁判权,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被取消。中国向外派遣领事,最初规定于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首任领事是1877年派驻新加坡的总领事。领事制度的法律依据为:(1)国际习惯法;(2)大量的双边通商条约和领事专约以及有关的国际公约;(3)各国的国内法和国内实践。1963年《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是关于领事制度的一个全面的一般性国际公约,于1976年生效,现已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接受。根据该公约,领事制度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领事关系的建立和领事职务的行使;(2)领馆的设立和领事的委派与接受;(3)领事职务及其终了;(4)领事的特权与豁免。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王冕好学
- 元朝末期,出了个有名的画家王冕。从小好学,而家境贫寒。由于读不起书,只好帮着家里放牛。七八岁时,有一天他路过学堂门口,听到里面琅琅
-
- 历代文曲星、文昌祠的演变
- 文曲星,亦称文星,其本名为文昌帝君。是中国古代学问文章、科举士子的守护神。道教奉其为主宰功名利禄的神仙。文曲星是中国古代对斗
-
- 秦穆公:羊皮换贤
- 秦穆公(?─前621),名任好,春秋时期秦国国君。自幼便胸怀大志,于公元前659年即位,他在位期间,内修国政,外图霸业,任人唯贤,使国势逐渐强大起来
-
- 古代庙号和谥号是什么意思?末代皇帝溥仪庙号和谥号是什么?
- 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成汤有可能是太祖)。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凖
-
- 子婴推动了秦朝的灭亡吗?
-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病逝,赵高、胡亥和李斯合谋发动沙丘之变,由此胡亥登上了天子宝座,并矫诏赐死皇长子扶苏,随后打算对名将
-
- 李牧:首位击败匈奴的名将
- 李牧是赵国名将,出生年月不详,死于公元前229年。李牧和白起一样,为自己的国家做出无数贡献,最后却被国君杀害。李牧的死比白起更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