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坐
中国古代因一人犯罪而使与其有一定关系的人连带受罚的司法制度。又称“株连”、“相坐”、“随坐”、“从坐”、“缘坐”。夏有“孥戮”,刑本人及妻子儿女;商有“劓殄灭之无遣育”。商鞅变法后,连坐制度系统化、严密化,且为后世仿继。其种类包括:(1)家族连坐。《秦简·法律答问》载:“盗及诸他罪,同居所当坐。”《史记·孝文本纪》集解庆劭曰:“秦法一人有罪,并坐其家室。”汉初废秦苛法,但仍留“夷三族”。高后一度下令“除三族罪”,后又恢复。汉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下令“除收孥诸相从律令”,但实际中并未尽绝。唐律规定,谋反、恶逆、不道者,“父子年十六以上皆绞,十五以下及母女、妻妾、祖孙、兄弟、姊妹,若都由资财田宅,并没官。”(2)邻里连坐。《史记·商鞅列传》载,商鞅变法,“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据秦简载,一家犯罪,里正、伍老也要负连带责任。(3)军事连坐。《商君书·境内》:“其战也,五人束簿为伍,一人逃而刑其四人,能人得一首则复。”(4)职务连坐。《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载:“秦之法,任人而所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汉武帝时,张汤、赵禹所作“见知故纵监临部主之法”,以及“沈命法”,均为以职官而连坐。唐时,职官对属官的某些过错也负连带责任。明、清多用此来惩治“奸党”,其株连甚广,一案竞至诛及数万人。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由余是怎样被秦穆公“请”去了秦国
- 有一次,戎王听说秦穆公贤明,就派由余出使秦国,想要向秦国学习。由余的祖先为晋国人,因避乱才逃到西戎,所以由余能说晋国的话。
-
- 郭开如何陷害廉颇
- 古今中外的志士仁人都特别强调爱国主义精神。宋代的陆游曾写道:“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美国总统林肯说:“黄金诚然是宝
-
- 廉颇善饭
- 廉颇,生卒年不详,嬴姓,廉氏,名颇,山西太原(一说山西运城,山东德州)人。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曾率
-
- 韩懿侯和赵成侯闹意见,竟让魏国逃过亡国一劫
- 话说赵国新近刚死了国君(公元前375年,赵敬侯去世,赵成侯继位),不便出远门打家劫舍。反正前方也有魏老大顶着,没他什么事,便私下盘算着搞
-
- 吴王寿梦问什么是周礼
- 吴国是比较特殊的诸侯国,它与周王朝同宗,也接受了周武王的分封。但是它建立于周王朝创立之前,由周武王祖父季历的两个哥哥开辟,第五代
-
- 商均作为帝王之子,为何不能成为帝王?
- 应该继承帝位的商均却最终没有成为帝王,司马迁的《史记》中说商均是不肖之子(即不如其父贤能),因此,舜帝选择了禹继承帝位。这是太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