圜土
中国古代拘禁违法之人进行教化的场所。因“土筑表墙,其形圜也”,故名圜土。《竹书纪年》载:“夏后芬三十六年作圜土。”周因夏制,以圜土聚教罢民。所谓罢民是指“恶人不从化,为百姓所患苦,而未入五刑者也”(《周礼·秋官·司圜》郑氏注)。故西周圜土是兼具囚禁和收容双重性质的机构。《周礼·秋官·司圜》规定:“凡圜土之刑人也,不亏体;其罚人也,不亏财”,但必须“任之以事而收教之”,以期通过强制劳动使其改恶从善。“能改者,上罪三年而舍,中罪二年而舍,下罪一年而舍。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杀。虽出三年不齿。”宋代曾一度仿《周礼》之制。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令诸州筑圜土以居强盗贷死者。昼则役作,夜则拘之,视罪之轻重,以为久近之限”。但“行之三年,其法不便,乃罢”。大观元年(1107年)“复行,四年复罢”(《宋史·刑法志》)。宋圜土与周代不同,它专门囚禁因宽赦而免去死刑的重罪犯人。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历史揭秘:唐太宗李世民为什么要杀自己的兄弟?
- 唐太宗的老爸唐高祖李渊偏爱长子李建成,这也可以理解,因为李建成是太子,未来的接班人。李世民是老二,上有兄,下有弟,正好处在一个姥姥不
-
- 历史揭秘 - 司马相如琴挑卓文君
- 历史上的司马相如是一颗文坛巨星。他是“汉赋四大家”之首,创作了大批极有代表性的汉赋。当今社会中司马相如的赋除了仍受文学史研
-
- 齐恒公守诺还地
- 齐恒公也是个信守承诺的明君,让我们来看看他守诺还地的故事。齐桓公即位后,亲自率领大军攻打曾经帮助公子纠争夺王位的鲁国, 鲁军节
-
- 晋文侯威胁最大的不是其弟“成师”,而是殇叔
- 周宣王的时候,晋国国君是晋穆公,穆公的太子叫仇,后来又生了个小儿子成师。《左传》和《史记》都记录说,当时就有个叫师服的贤大夫发表
-
- 介之推割股奉君是民间传说,并非历史事实
- 关于介之推的传说故事中,被提及最多的是 “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举,后世的寒食节、清明节,许多地方都认为源于介之推。这个
-
- 狐偃劝晋文公退避三舍,击退楚军
- 晋文公在各诸侯国的威望很高,很多小国有难,都会找晋文公帮忙。有一天,宋襄公的继任者宋成公写信给晋文公,说楚国要联合三国攻打宋国,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