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结构
犯罪人在犯罪前、犯罪中和犯罪后,各种心理因素之间按照特定的组织方式,多水平多层次错综复杂的构成情况。犯罪行为越复杂,其心理结构也越复杂。虽然对于中国学者所提出的犯罪心理结构这个概念的有无及典型模式尚有争议,但一般认为犯罪心理结构的成分有:(1)犯罪人的认识结构。在犯罪人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支配下,其不良个性倾向得以巩固和发展。(2)犯罪人的需要结构。需要结构是犯罪心理结构中一个积极活跃的核心因素,它的变化不断导致整个心理结构的变化,从而决定犯罪人个性的倾向性。(3)犯罪动机。犯罪动机来自犯罪需要,是引起和推动犯罪人去从事某种犯罪活动以满足一定犯罪需要的内心起因。动机之间的矛盾斗争,产生犯罪的主导动机,决定犯罪人的行动方向。(4)犯罪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志。包括不良情绪、情感积累所致的犯罪和激情状态下导致的犯罪以及意志上的特别顽固导致的犯罪。(5)犯罪人的能力结构。一般存在于故意犯罪中,故意犯罪者以此作为作案成功的保障。(6)犯罪人的性格。犯罪人对客观现实中消极落后的事物积极能动的态度倾向以及与之相应的惯常行为方式的活动特征。犯罪人的性格特点归结起来有攻击性、放纵性、虚荣性、恶习成癖性和意志薄弱精神障碍性等。在犯罪心理结构中,各心理成分之间不仅有相辅相成、协调一致的一面,也有不相一致、矛盾斗争的一面;同时在犯罪人进行犯罪活动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作用而使犯罪心理结构发生变化,既能良性转化,也会恶性发展。所以说犯罪心理结构是个人心理中指向犯罪的那些心理成分的组合形式,是个人产生犯罪行为的先决条件。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
- 袁绍家族四世三公,传承的到底是什么?
- 尽管有人把袁氏家族的渊源追得很远,但正史不载,野史不信,笔者只是按照《后汉书》的记载追到袁绍的七世祖袁良那里。
-
- 子婴是秦始皇的儿子吗?揭秘秦王子婴的身世之谜~
- 子婴是秦始皇的儿子吗?本期百科档小编要给大家揭秘的是秦朝最后一个统治者子婴的身世之谜,大家如果还不了解子婴,那就和百科档一起
-
- 晋襄公为什么要打击秦人
- 晋献公时灭掉虢国,据有崤函之地,卡住秦国东进的通道,使秦国不能出关到中原称雄。挺进中原,是秦人的长期打算。鲁僖公三十年,秦晋联军围
-
- 从秦孝公到秦始皇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 秦孝公是秦国中兴时期的君王,一手奠定了日后横扫八荒六合的基础,他之后的惠文王在他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加强国力,之后的历任君王也都是
-
- 纸上谈兵的典故
- 昭襄王五十五年(公元前260年),秦国派左庶长进攻上党,攻克该地。上党百姓纷纷逃往赵国。赵国派廉颇率军驻守长平,安置上党逃来的百姓。
-
- 子产为何不毁乡校?
- 子产实行仁政,听从百姓建议,为什么不毁乡校呢?且让我们细细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