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法律辞典

犯罪未遂

书籍:法律辞典 作者:法律出版社 朝代:2003-1-1 专题:书籍

“犯罪未遂形态”的简称。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刑事古典学派的创始人意大利学者贝卡利亚在其1764年出版的名著《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首先提出了犯罪未遂的理论,1810年《法国刑法典》第2条首次明文规定了犯罪未遂的一般概念和处罚原则,对于犯罪未遂的概念,现代各国刑法及其理论中,主要有两种规定和主张:一是认为,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或障碍、而使犯罪未达既遂的状况。这种主张把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区别。二是主张,犯罪未遂是已经着手实施犯罪而未达既遂的状况。这种主张将犯罪中止也包含在犯罪未遂中,中国《刑法》采取了上述第一种主张,第23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刑法理论中一般根据一定的标准,从不同角度将犯罪未遂划分为实行终了的未遂和未实行终了的未遂、能犯未遂与不能犯未遂。对于犯罪未遂的处罚是否应与犯罪既遂相等,理论上主张不一,各国立法也不相同。归纳起来有3种主张:(1)同等说。认为犯罪故意已经表现出来,只是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使故意受到障碍,应与既遂同等处罚。(2)必减说。认为犯罪既未发生既遂的结果,损害当属轻微,应当比既遂罪减轻。(3)得减说。认为犯罪人是因意外障碍以致不能达到预期结果,危害社会的性质仍与既遂相同,其刑罚不是必定减轻,但审判人员可以按情节酌量减轻。中国刑法对犯罪未遂的处罚,考虑到未遂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的性质和程度,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一处罚原则轻于既遂犯,重于中止犯和预备犯,是符合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和刑罚目的的。

上一篇:犯罪手段 下一篇:犯罪未遂形态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朴不花: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外国太监
朴不花: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外国太监
据史料记载,在中国元代时期,中国就曾有过一位外国籍的太监,而且他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外国籍的太监,名叫朴不花,他是高丽人,生于元朝文
嫫母制造火药
嫫母制造火药
这天早晨,嫫母早早地起来,就来到一个山洞里烧饭。她把柴禾架在火塘里,把盛了水的陶罐放在柴上面,就从一个小陶罐里取出保存的火种,吹呀
晋惠公的忘恩负义引发了秦晋两个大国之间战争
晋惠公的忘恩负义引发了秦晋两个大国之间战争
公元前650年,公子夷吾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并做了晋国的国君,这就是后世称呼的晋惠公。夷吾即位后,秦国大将公孙枝住在晋都,索取
秦穆公如何善用人才,对待自己的大臣
秦穆公如何善用人才,对待自己的大臣
(一)主动承担战败责任,善待谏争的大臣和战败将领,痛悼阵亡将士秦穆公33年春,他发动殽之战。百里奚、蹇叔见劝谏无效,于出师之日“哭之。
曾子拜母噬指讲的是什么故事?
曾子拜母噬指讲的是什么故事?
曾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也叫曾参。曾子小时候家里穷,只能靠上山打柴贴补家用,他的母亲给别人做针线活,父亲种地,一家三口清贫度日。
鬼谷子的四个徒弟
鬼谷子的四个徒弟
鬼谷子,中国历史上战国时代的显赫人物,是“诸子百家”之一,纵横家的鼻祖,也是位卓有成就的教育家。鬼谷子只是个代称,就像是现代的“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