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法律辞典

犯罪客体

书籍:法律辞典 作者:法律出版社 朝代:2003-1-1 专题:书籍

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之一。中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犯罪客体在西方刑法学界存有诸多争议。主要有如下几种观点:(1)犯罪对象说。认为犯罪客体就是犯罪所侵害的对象。这是西方刑法理论中较为流行的观点。(2)法律规范说。认为犯罪客体是规定实行或禁止实行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德国刑法学者宾丁等即持此说。(3)法益说。认为犯罪客体是犯罪行为侵害的法益。其中,法益就是法律所保护的利益,包括个人法益、社会法益和国家法益。这是西方刑法学界的通说。德国刑法学者李斯特是其代表人物。(4)社会利益说。认为犯罪客体即是刑法保护的社会利益,任何违背“社会利益”的行为,就是犯罪。此说产生于帝国主义时期,尤其在纳粹德国时期极为盛行,是纳粹分子镇压一切“有危险状态的人”的理论根据。中国刑法的主流观点认为,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中国刑法中的犯罪客体具有以下两个特征:(1)犯罪客体是社会主义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生产和共同生活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2)犯罪客体不是普通的社会关系,而是中国刑法所保护但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即中国刑法分则所规定的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财产权利、社会管理秩序、国防利益、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国家机关正常秩序、国家军事利益等。刑法理论按照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的范围,将犯罪客体划分为三类或者说三个层次:犯罪的一般客体、犯罪的同类客体、犯罪的直接客体。

上一篇:犯罪客观要件 下一篇:犯罪率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袁绍手下四大谋士都是怎样死的?
袁绍手下四大谋士都是怎样死的?
新版《三国》总的来说拍得还是很不错的,断断续续看了好几集,印象比较深的是战争的场面拍摄的非常宏大壮观,比如官渡之战和火烧赤壁,新
王冕好学
王冕好学
元朝末期,出了个有名的画家王冕。从小好学,而家境贫寒。由于读不起书,只好帮着家里放牛。七八岁时,有一天他路过学堂门口,听到里面琅琅
妇女祭祀床公、床母
妇女祭祀床公、床母
我国汉族有床神信仰,床神有床公、床母之分。也许是由于妇女在生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民间在床神信仰中,多以“床婆”、“床母”相称,而“
由余是怎样被秦穆公“请”去了秦国
由余是怎样被秦穆公“请”去了秦国
有一次,戎王听说秦穆公贤明,就派由余出使秦国,想要向秦国学习。由余的祖先为晋国人,因避乱才逃到西戎,所以由余能说晋国的话。
秦穆公如何善用人才,对待自己的大臣
秦穆公如何善用人才,对待自己的大臣
(一)主动承担战败责任,善待谏争的大臣和战败将领,痛悼阵亡将士秦穆公33年春,他发动殽之战。百里奚、蹇叔见劝谏无效,于出师之日“哭之。
晋文侯为什么勤王,文侯勤王的历史意义
晋文侯为什么勤王,文侯勤王的历史意义
公元前785年,晋国第九位国君晋穆侯去世。按照周礼“嫡长子继位”的规定,应该由穆候长子姬仇继位。但是,手握军事权力的穆候之弟(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