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习惯的证明
关于地方习惯的证明规则。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间习俗不仅繁多且差异往往很大。因此,在诉讼中当涉及习俗或惯例时,必须给予审慎的调查和证明。那些为特定地区的特定人群所遵循的地方上的惯例,如能在法庭上以令人满意的证据证明其存在,并证明其经常被人们遵守,则可被宣称为对该人群即该地区有效的法律,即赋予该习惯和法律同等的地位。这些地方上的惯例必须符合下列标准:(1)它们必须被证明自久远的年代(如从1000年前或500年前)就已存在;(2)它们必须不违背常情;(3)它们必须构成一般法律的一个特例,但又不得和它的基本原则相抵触;(4)它们必须是确凿无疑的。这些条件实际上是从根本上检验其提出的惯例能否成立的法律标准。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甘罗太过聪明,人早死
- 在秦国,甘姓,是一个名门望族。前面故事里提到的甘茂,就是甘姓中的翘楚,他最大的官职,做过秦国的上卿。
-
- 对董卓的评价
-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曰:“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后汉书评曰:“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埶,故得蹈藉彝伦,毁裂
-
- 孟子智谏齐宣王爱戴百姓
- 战国时的齐宣王一心想称霸于天下。一天,他问孟子(约前372—前289年):“像我这样的人能不能统一天下?”孟子和齐宣王孟子觉得眼下人民生
-
- 晋襄公为什么要打击秦人
- 晋献公时灭掉虢国,据有崤函之地,卡住秦国东进的通道,使秦国不能出关到中原称雄。挺进中原,是秦人的长期打算。鲁僖公三十年,秦晋联军围
-
- 秦孝文王,秦国最悲催的君主
- 秦孝文王(公元前302年-公元前250年 ),嬴姓,赵氏,名柱 (一作式 ),亦称安国君,秦昭襄王次子,战国时期秦国君主,正式在位仅3天。公元前250年,秦孝
-
- 范雎的反间计
- 秦国数次打败赵国的军队,廉颇坚守壁垒,不出去迎战,赵王认为廉颇损兵折将,伤亡太多,又胆怯不肯出战,十分生气,好几次下令责备他。应侯范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