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主刑辅
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核心。源于西周时“明德慎罚”和先秦时儒家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汉武帝时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在继承前人的德、刑思想基础上,以阴阳学说作比附,以“天人感应”为先导,提出了系统的完整的“阳德阴刑”的德主刑辅论,认为治国应以德政为主,刑杀为辅。德主刑辅论有以下内容:(1)以阴阳变化规律证明德主刑辅的治国思想符合天意。他认为自然万物的演化有序体现了冥冥之中的上苍之意。而万物的演化其实就是阴阳变化。天亲阳而疏阴,所以君主应任德而不任刑。自然界以阳为主,以阴辅阳,君主也应体察天意,以德为主,以刑辅德。上天以阳哺育万物生长,体现其好生之德,君主治国时应以德礼教化为主,体现君主的仁慈之心。上天以阴清肃败类,体现了其威严,相应君王以刑杀惩恶,以明君主在人间的威严。他说,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可见他把任德不任刑与天的意志联系起来。此外,董仲舒还把德刑和四时相比附。认为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时变化先有春夏,后为秋冬,春夏阳气上升万物生长,统治者应施德政,行庆赏,以应阳气。秋冬阴气上升,有肃杀之气。为政者应施罚刑,以和阴气。应先德后刑以顺应四时次序。认为先秦儒家的“先教后刑”观符合天意。(2)认为施行德和刑,要符合人性。他进一步发挥了儒家的人性论,创造了“性三品”之说。认为人生而有别;性善者为上品;性恶者为下品;性兼善恶者,为中品。三品中,生而性善者占极少数,负有教化百姓使命;生而性恶者也为少数,教化不足劝其善,惟有以刑威慑之;性兼有善恶的中品之人占大多数,这类人既可为善,亦可为恶,必须对之施以教化才能使之为善。作为君主,就应针对不同品性的人采用不同的治理手段。对中品之人施以德政教化,对下品之人处以刑罚惩罚,即所谓“大德而小刑”。以德为本,以刑为末,先德后刑,大德小刑构成“德主刑辅”的内容。这一思想为后世历代统治者所重视,成为重要的立法、司法指导原则。
-
- 床母胎记———血管瘤
- 听到老一辈的人说:如果小孩身体上有一块红色胎记,是床母作记号来的。”到底“床母”作了是什么记号?会不会影响日后的健康?所谓的红色
-
- 董卓的家庭
- 董君雅,董卓之父,颍川纶氏尉。池阳君,董卓之生母,只知封号,未知其姓氏(一说姓牛),年九十,于郿坞坞门被斩首。
-
- 晋文侯为什么勤王,文侯勤王的历史意义
- 公元前785年,晋国第九位国君晋穆侯去世。按照周礼“嫡长子继位”的规定,应该由穆候长子姬仇继位。但是,手握军事权力的穆候之弟(不知
-
- 九天玄女为何称为“风水圣姑”?
- 九天玄女又叫玄女,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这位女神后来被道教所信奉,成了道教中著名的女仙。
-
- 赵奢识子,赵括纸上谈兵
- 赵奢,嬴姓,赵氏,名奢。战国时代东方六国的八名将之一,简曰马氏。汉族,赵国人,与赵王室同宗,当届贵族,战国后期赵国名将。赵奢,是战国时赵国
-
- 召公遗物召公簋讲述的往事
- 2006年11月,陕西省扶风县城关镇五郡西村发现一座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窖藏,出土器物27件(组)。其中两件带有铭文的五年琱生尊最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