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销缓刑
指违背缓刑的条件时,缓刑得以撤销。中国《刑法》规定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罪分子由于没有遵守法律规定的条件,或者发现其有漏罪,或者又犯新罪,应当撤销缓刑。具体有以下情形:在考验期限内又犯新罪的,撤销缓刑,按中国《刑法》第71条规定数罪并罚;在考验期限内发现漏罪的,撤销缓刑,按中国《刑法》第70条规定数罪并罚;在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缓刑的撤销条件在各国立法例中,大体可分为三种:(1)考验期内又犯有被宣告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或犯有不轻于原罪的为撤销条件。如《俄罗斯联邦刑法典》、《匈牙利刑法典》等。(2)将缓刑撤销条件分为应撤销条件与可撤销条件,如《日本刑法典》。(3)以在缓刑期限内犯有新罪为撤销条件,如《朝鲜刑法典》。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皋陶的身世之谜
- 舜因皋陶生于曲阜,皋陶姓赢(汉朝始误作偃姓),被大禹选为继承人,意外死亡,伯益继承之位。后来改李姓。
-
- 嫫母是如何发明夯的?
- 黄帝从涿鹿打仗回来,看到中部的桥山又高又好看,又有九座山围起来,就取出罗盘测量,说这是一个“九龙朝凤”的宝地。天下既然平定了,黄帝
-
- 袁绍家族四世三公,传承的到底是什么?
- 尽管有人把袁氏家族的渊源追得很远,但正史不载,野史不信,笔者只是按照《后汉书》的记载追到袁绍的七世祖袁良那里。
-
- 《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
- 与《资治通鉴》同为“史学双璧”的《史记》是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写起,《资治通鉴》为何从周威烈王23年写起?比如《史记·六国年表》
-
- 董卓的家庭
- 董君雅,董卓之父,颍川纶氏尉。池阳君,董卓之生母,只知封号,未知其姓氏(一说姓牛),年九十,于郿坞坞门被斩首。
-
- 狐堰论法,与晋文公抬杠
- 晋文公问狐堰说:“我把丰富的食物,普遍赐给朝中的人,一杯酒、一盘肉都集中起来宴请宫中的人,壶中的酒不薄,新鲜的肉不存放起来。杀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