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间断原则
法庭审判案件连续进行的原则。审判原则之一。法院审判从开庭至作出判决,除必要的休息时间外,法庭不得中断诉讼活动,也不得更换审判人员。它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司法制度的产物。英国最早确认这一审判原则。法国在1808年的刑事诉讼法典中正式予以规定。此后其他许多国家相继仿效。诉讼法学者认为,不间断原则可以防止审判活动中断造成的各种弊端,并有助于审判人员从连续的审判中对案件获得完整、清楚的印象,以便做出正确评断。不同的国家实行这一原则的情况不同。有的国家审判案件无例外地实行不间断审判原则。有的国家,如法国刑事诉讼法典规定,审理应当持续进行至重罪法庭做出裁定,宣布审判结束为止。在法官和被告人必要的用餐时间内,审理可以暂停。也有的国家,如德国的刑事诉讼法在肯定这一原则的同时,并规定法庭可以依法决定中断审判的时间。中国诉讼法没有将审理案件不间断作为一项审判原则规定。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阅读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甲骨文用辞及福祐辞
- “用”字在甲骨文中出现超过两千次,属极为常见的字词之一。“用”字大部分出现在祭辞中,但也有不少与祭祀无关的文例;另外还有几百条
-
- 齐桓公是怎么死的?齐恒公死因竟如此凄惨!
- 齐桓公简介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齐氏(其祖先原为吕氏),名小白。齐僖公的儿子、齐襄公的弟弟。春秋五霸
-
- 秦王“子婴”为始皇弟成蟜子说——补《史记》秦王婴列传
- “子婴”是末代秦王,关于他的出自,由于史书的失载,文献的歧异,至今没有可信的结论。本文参考历来学者的不同意见,重新检讨史料,考订“子
-
- 华元杀羊招士,和华元为何打败仗有什么关系?
- 公元前607年春天,郑国的公子归生奉楚国之命讨伐宋国。宋国派华元、乐吕率师抵御,与郑师交战于大棘。华元是宋国的右师,主持朝政,但不
-
- 晋文侯为什么勤王,文侯勤王的历史意义
- 公元前785年,晋国第九位国君晋穆侯去世。按照周礼“嫡长子继位”的规定,应该由穆候长子姬仇继位。但是,手握军事权力的穆候之弟(不知
-
- 清明节的由来,晋文公并不是真想杀介之推
- 晋文公流亡的时候,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最艰难的阶段,就是流亡团队经过卫国的时候。他们不仅遭遇卫成公的冷遇,连卫国的百姓也不